完全平方公式为什么叫完全平方?设问文理科真有严格之分吗
最近几日,笔者重拾学习了一下初中的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猛然设问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文理科真有严格之分吗?文科生感性而理科生理性么?
话说人生的文理科之分,是从中学时代开始的,那时擅长数学的则选择理科方向,而擅长语文的而选择文科方向,自此文理科生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方向,文理科真的是不同的方向吗?
在读书时代,笔者是一个妥妥的理科生,喜欢数学、擅长理性思维、数学逢考必称心;反之,不喜欢语文、不擅长感性思维、语文逢考必糟糕。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考,大学毕业之后,先从事“理性”工作,后从事“文理结合”工作,突然发现文理真不是泾渭分明之分的,两者都拥有一样的逻辑框架与思维,和而不同的一点区别是:前者是逻辑偏发散创意,后者是逻辑偏慎密推理。
以下面的两首诗词,说说笔者认为的文理的“和而不同” -- 同根同源、外形不同:
一、数学
数数理学
数学之美,美在数字;
数学之善,善在表达;
数学之灵,灵在运用;
数学之韵,韵在创造。
二、语文
语言文辞
语文之美,美在文字;
语文之善,善在表达;
语文之灵,灵在运用;
语文之韵,韵在创造。
上面啰嗦啰嗦了半天,言归正传,切回正题。数学之美,尤以代数为之最;代数之灵,以完全平方公式为典型之代表。
说说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东东,曾经莘莘学子的家长们,估计不重新温习的话而肯定忘记了吧,它的定义如下:
(a b)² = a² 2ab b²
(a - b)² = a² - 2ab b²
先用代数的方法证明,
a² 2ab b²
= a x a a x b a x b b x b
= a x (a b) b x (a b)(乘法分配律)
= (a b) x (a b) = (a b)²
同理,
a² - 2ab b²
= a x a - a x b - a x b b x b
= a x (a - b) - b x (a - b)(乘法分配律)
= (a - b) x (a - b)
= (a - b)²
再说说平方差公式,跟完全平方公式类似,它的定义如下:
a² - b² = (a b)(a - b)
也用代数的方法证明,
a² - b²
= a² - b² ab - ab
= a² ab - ab - b² (加法交换律)
= (a b) x a - (a b) x b (乘法分配律)
= (a b)(a - b)
在这两个公式中,字母a和字母b都是一个变量,既可以代表一个数字常量,也可以代表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所以,在做题与读题时候,一定要快速找到题目中是否有这两个公式的“影子”,并快速找到分别的a和b是谁,然后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啦。
好啦,下面分各看一道例题,学习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解代数题,如下:
一、完全平方公式
当a = - [1 / (2 √5) ,求代数式(9 - 6a a² ) / (a - 3) √(a² - 2a 1) / (a² - a)的值。
提示:题中的9 - 6a a²和a² - 2a 1都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二、平方差公式
已知x = 1 / (3 - 2√2) 和 y = 1 / (3 2√2),求y/x x/y 2的值。
提示:已知条件中,(3 - 2√2)和(3 2√2)是平方差公式中的a和b。
至于上面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这里不再赘述,留给读者朋友们自行练习。
估计大家读到这里,不仅会问完全平方公式仅仅是数学知识,跟语文知识有什么关系呢?能这么问问题的都非常的棒。
比如,鲁迅先生的人物传记文章《藤野先生》和朱自清的散文文章《背影》,好比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和b,都有各自独特的文法即传记a²和散文b²,以及相同的内容组织逻辑框架即分总或总分2ab,假设要算最大内容知识则是(a b)²,要算最小内容则是(a - b)²。
说来说去,语文与数学,即文理科之代表,都是逻辑知识框架,外在表达与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反观学习方法论是一致的,即掌握好了逻辑的学习方法论,无论文科学科还是理科学科都可以一样地学会,不是吗?
推荐
- 1女孩洋气有内涵的名字298
- 2黑咖啡怎么喝356
- 3菠萝要用盐水泡了可以放到第二天吃吗389
- 4讲席教授和教授的区别是什么370
- 5浙江踏青哪里好263
- 6qq坦白局可以看到是谁提问吗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