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津血同源。津和血均源于饮食水谷精微,同属人体的阴液。津和血在生理上互相转化,互相作用,参与周身体液调节,另外在病理上则互相影响。由于汗由津液化生,故有“血汗同源”之说。
津血同源是生理学名词。津液和血均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使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亏虚,同样会引起津液的不足。
例如大汗时,往往出现四肢厥冷等气血亏虚的证侯。大量失血后,常有口燥渴等津液不足的现象。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
中医考试名师辅导: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构架、真题演练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构架、真题演练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构架
(一)中医学的特点
(二)中医学的三大理论基石(精气,阴阳,五行)
(三)中医学的核心——藏象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四)中医学的生理——经络、体质、气血津液
(五)中医学的病理——病因,病机,发病
(六)预防、治则和养生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真题演练
下列各项,体现“证”的内在本质是
A.病位
B.病性
C.病势
D.病因
E.病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A.水地说
B.云气说
C.阴阳说
D.五行说
E.天气说
『答案解析』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答案解析』脏腑之中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因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因此五脏也可再分阴阳。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虽居于腹阴而藏血,然其体阴而用阳,病理状态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甚则肝风内动。另外,足厥阴肝经无穴通路也上达头面,即“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同样体现了肝在五脏中阳的特性。
五行之中,其特性为“炎上”的是
A.木
B.金
C.火
D.水
E.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五行之中,其特性为“炎上”的是火。
根据五行学说,五色中属木的是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五行学说,五色中属木的是青。
A.悲胜恐
B.悲胜喜
C.恐胜喜
D.怒胜喜
E.恐胜思
『答案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肾主惊、恐,属水;心主喜,属火,水克火,故恐胜喜。
A.生之本
B.气之本
C.后天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答案解析』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为气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是罢极之本。与心有关的是A。
A.肾
B.肺
C.肝
D.心
E.脾
『答案解析』脾主统血,指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A.贯注心脉
B.宣发胃气
C.吸清排浊
D.生成宗气
E.朝汇百脉
『答案解析』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宗气的生成。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气海”,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并能贯注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故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A.肝和脾
B.心和肝
C.肝和肾
D.心和肾
E.脾和肾
『答案解析』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A.小肠
B.大肠
C.膀胱
D.三焦
E.脾胃
『答案解析』膀胱其有汇集水液及贮尿排尿的功能。
A.肝与胆
B.脾与胃
C.肺与大肠
D.心与小肠
E.肾与膀胱
『答案解析』脾与胃的关系: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A.气能摄津
B.津血同源
C.津能载气
D.精血同源
E.汗为心液
『答案解析』“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是津血同源。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跷脉
E.带脉
『答案解析』跷脉的基本功能 ①主司下肢运动: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肌肉运动的功能,主要使下肢运动灵活跷捷。②司眼睑开合:阴阳跷脉有司眼睑开合的作用,跷脉有病则目不合。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答案解析』六淫致病,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是燥邪。
A.风、热、火
B.暑、燥、风
C.燥、火、暑
D.风、燥、火
E.寒、火、湿
『答案解析』六淫中,其致病皆易伤津液的是燥、火、暑。
A.气上
B.气泄
C.气收
D.气耗
E.气下
『答案解析』《素问·举痛论》认为劳力过度可导致气耗。
A.肺脾之气
B.心脾之气
C.肠胃之气
D.脾胃之气
E.脾肾之气
『答案解析』过度饱食日久,易损伤脾胃之气。
A.痛处固定
B.爪甲紫暗
C.肌肤甲错
D.夜间痛甚
E.疼痛胀满
『答案解析』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
1.疼痛:多表现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尤甚,拒按。
2.肿块:体表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的淤青,而体内的瘀血多为癥块或积块。
3.出血:瘀血的出血为紫暗色,夹有血块。
4.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5.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邪盛正衰
D.邪正相持
E.正虚邪恋
『答案解析』正虚邪恋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大虚,或邪气深伏伤正,正气无力祛除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变化。一般多见于疾病后期,且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A.实热
B.实寒
C.虚热
D.虚寒
E.真热假寒
『答案解析』阳偏衰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A.心、脾、肾
B.心、肝、肾
C.肺、肝、胃
D.肺、脾、肾
E.肝、胃、三焦
『答案解析』与气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是肺、肝、胃。
A气虚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
『答案解析』气脱,即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多由正不敌邪,或久病消耗而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脱失;或大出血、大汗出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
A.以热治寒
B.以热治热
C.以寒治寒
D.用寒远寒
E.通因通用
『答案解析』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A.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B.调适精神,内养真气
C.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D.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E.和于术数,适当调补
『答案解析』“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属的方法是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上述各项,属阳中之阳的是
上述各项,属阴中之阴的是
『答案解析』上午属阳中之阳;前半夜属阴中之阴。
B.肾
C.肝
D.心
E.脾
具有“主行水”生理功能的脏是
具有“主水”生理功能的脏是
『答案解析』肺为水之上源,行水之脏;肾为主水之脏,共主水液代谢。
B.毛
C.唇
D.爪
E.发
“筋之余”指的是
“血之余”指的是
『答案解析』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三焦
上述各项,具有“主津”功能的是
上述各项,具有“主液”功能的是
『答案解析』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传输而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故称“大肠主津”。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使无用的水液渗入于膀胱,故称“小肠主液”。
B.防御作用
C.固摄作用
D.推动与调控作用
E.温煦与凉润作用
气的功能中、与激发人体生长发育机能关系密切的是
气的功能中、与维持人体相对恒定体温关系密切的是
『答案解析』推动与调控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气的调控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减缓、抑制、宁静等作用。主要体现于:①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②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③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④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
气的温煦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促进产热,消除寒冷,使人体温暖的作用。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温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②温煦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助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③温煦精血津液,助其正常能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气的凉润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抑制产热,消除热量,使人体寒凉的作用。气的凉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凉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②凉润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防其生理功能过亢;③凉润精血津液,防其过度代谢和运行失常。
B.心肾肺脾
C.肝肾心脾
D.肝肾心脾
E.肾脾肝肺
与血液生成关系较为密切的脏是
与血液运行关系较为密切的脏是
『答案解析』血液的生成过程,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饮食物经过脾的运化,吸收其中的精微,转输至心肺,经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如心之“化赤”,肺之吸入自然界清气,从而便形成血液。总之,血液是以水谷精微、肾之精髓以及自然界之清气为物质基础,通过脾、胃、心、肺、肾等脏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而生成的。
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心阳的推动和温煦、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心阴的宁静与凉润、脾气的统摄、肝气的藏血是控制和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B.头面部
C.项背部
D.下肢末端
E.上肢末端
依据十二经脉流注规律,手足阳经交接部位是
依据十二经脉流注规律,手足阴经交接部位是
『答案解析』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
B.寒
C.暑
D.湿
E.火
上述各项,其致病易成“行痹”的是
上述各项,其致病易成“痛痹”的是
『答案解析』风性善行,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疹、荨麻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症状,均属风邪善行的表现。
痛痹,病机以寒邪为主。寒主收引,寒主凝滞,所以寒邪可以导致经脉留滞,气血闭阻。最终导致痛痹。
B.喜
C.悲
D.思
E.恐
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上”的是
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下”的是
『答案解析』情志所伤,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紊乱。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推荐
- 1青豆和豌豆是一样的吗159
- 2玉米禁忌人群128
- 3伴娘必须是未婚吗481
- 4点映什么意思466
- 5会计实习总结范例266
- 6中华民族优秀的劳动品质有哪些?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