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南阳民俗

人气:368 ℃ /2023-07-05 01:52:24

南阳民俗有:正月初七为“人日”,吃糕,吃面条。农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家家户户烙烙馍。立春吃“春饼”。农历正月十六,家家户户要蒸灯盏馍。二月二日,吃“龙须面”等等。

南阳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历史文化厚重,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顾茅庐、羊续悬鱼、盘古神话、牛郎织女等典故或传说皆发源于此。

南阳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宛城风物“草根谭”开讲,聊聊老南阳的民俗风情——烟火气息里 仪式感扑面而来

备上八色礼,过年走亲戚。(资料图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包扁食”“八色礼”“喝汤了没”“踩街散百病”……11月19日,王府山下,南阳唐王府博物馆主办的宛城风物“草根谭”座谈会上,一众民间文化人聊起了南阳的民俗风情,这些听起来有点“土”的老话儿,不仅饱含着老南阳的习俗风俗,也蕴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年深日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记忆,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生活习俗、婚嫁的人生礼俗、节日的节庆风俗等方方面面。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南阳的民俗风情自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则沉淀于老一辈的记忆里。这场座谈会,就围绕着习俗风俗这些寻常百姓的话题展开,一言一语间,往事历历浮在眼前,满满的仪式感扑面而来……

一年到头,似乎有过不完的节

要说民俗风情,自然离不开节日。说起节日,大家似乎怎么讲都不嫌琐碎,童年往事、旧时习惯、经历过的画面在心中清晰如昨、韵味十足。

在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看来,南阳人爱过节,一年到头似乎有过不完的节。过节先得说过年(农历春节)。崔鉴平说,正年是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的,这晚家家户户“炕火烧、包饺子”祭灶王爷,“小年”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过年的一系列前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捏鼻儿。”“三十儿捏鼻儿”,是指年三十这天贴齐门神、对联后,大人会教育小孩儿:过年要说吉利话,不懂的少说或不说。不过,小孩子一旦说了不吉利的话,大人们会立刻接话“童言无忌”。当然,还有形式上的“捏鼻儿”包饺子。

南阳地方志专家郭文学说,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认同性,节几乎贯穿了全年,“正月正过大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四月有清明节,五月五是端午,六月六、红薯鸡蛋粗,七月七是七夕,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杀鸡熬芋头,十来一(农历十月一日,寒衣节)、棉堆堆儿……”

退休干部李仁瑞说,过年讲究的是“礼”,一切得按章法来,仪式感非常强。比如初一只能在自己家、同宗本门大聚餐,初二、初三、初四去哪儿走亲戚也得按规矩来。元宵节讲的是一个“乐”,强调普天同庆。南阳过去在元宵节有“踩街散百病”的风俗,旧时医疗条件差,大家过节又吃得饱,所以就上街跑跑消化一下,看灯棚、踩街以散百病。

提及过年贴对联,退休干部王政表示,按说对联在大年三十贴,但南阳腊月二十七八都能贴,旧时有些人家欠钱又还不上,腊月二十五六就把对联贴上了,要债的一看人家对联都贴上了,就不能再要钱了。

“大件、干饭”,食物叫法真是多

南阳盆地适宜各种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以及自古南船北马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其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一些食物也有着南阳的传统叫法,“干饭”“油馍”“大件”“糊涂”“扁食”“一碗端”,这种种叫法,不知会不会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呢?

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张晓刚说,“干饭”就是米饭。“干饭”还有控干饭和焖干饭之别。控干饭就是先把米焯下水,然后上笼蒸;焖干饭则是米加了菜。“南阳过去以面食为主,小麦面、玉米面、高粱面、红薯面都吃。南阳过去有油馍没油条,油馍是扁条状或菱形,比油条厚、面多。稀饭主要有面水、鸡蛋面疙瘩、糊涂。旧时人们生活困难,南阳人的午饭多属简单的‘一碗端’,面条主要做汤面条,捞面条、卤面条十天半月都不吃,太浪费面。”张晓刚说,卤面条是南阳一个特色,“我小时候,大人还让我拿着瓶去卤肉摊打卤汤,拿回来做卤面条。现在不用卤汤,做的面条都叫蒸面条了。”

南阳人烹饪讲究食材原味,王政说,一般用的作料主要有大茴香、小茴香、香叶、肉桂、秦椒等,过去长春轩卤肉用的配料将近20种。南阳人以前办红白喜事不去饭店,都是在家里请师傅做,几个盘子几个碗几个汤都有讲究,一般“大件”有肘子、全鸡、全鱼等硬菜。

老南阳人称饺子为扁食,而且在晚饭时分打招呼会问:“喝汤了没有?”这句话的来历,传说是明代唐王爷就藩南阳时,为了修王府令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饥饿难耐的南阳人偷偷吃晚饭,假称喝汤。崔鉴平说:“其实唐王朱桱来南阳时,王府提前两年已建好,这个故事根本不存在。但跟着朱桱来南阳的护兵和内府官员大部分为江苏人,那里的晚餐以汤食为主,‘喝汤’来历大概来源于此。”

“八色礼”,最高规格的八样礼物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找不好人家一辈子。这是南阳人对婚姻大事重视程度的最好诠释。”崔鉴平说,旧时南阳人在“三媒六证”的操持下,谨守“三书六礼”的礼法程式,“聘书、礼书、迎书”一样不能少;“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个不能缺,从求婚到完婚严格履行整个过程。

订婚后,男方开始筹备婚礼前的各项事务,首先要卜定婚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宜于何日完婚,这便是请期的礼书,请媒人携往女家商议迎娶的日期。待女方复书同意后,男方便备下“八色礼”,(八色礼指的是最高规格的八样礼物。)连同礼书送予女方。文化学者唐明华说,南阳迎亲时新郎官不亲自接,是由年纪稍长的表哥或姐夫带队相迎。另外,去时和返回的路线避免重合,意思是不走“回头路”;除了发轿和接回新娘时鸣铳放炮外,路上没有吹吹打打的响器和鼓乐,这些规矩为南阳独有。

南阳是明清以降的大移民城市,地理位置上南与湖北省接壤、西与陕西省交界,因此婚嫁习俗细节上一直处于“十里不同风”的状态。张晓刚说,比如宛城闹婚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习俗,通过新婚当晚闹洞房使新娘去掉羞涩,很快融入新的家庭;但宛西有的地方闹婚的对象是公公婆婆,有别于其他县域。

全媒体记者 李萍

搜索更多有关“ 南阳民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