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泰山奶奶属于道教还是佛教

人气:207 ℃ /2023-07-03 06:55:40

泰山奶奶属于道教。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道教全称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因为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奶奶、泰山娘娘。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积极影响

道教讲究清淡无为、顺其自然,使人放松心境,开阔心胸。

佛教讲究善良、宽容、因果,使人与人为善,做事三思而后行。

儒家讲究仁爱、忠义、孝悌,使人爱家爱国,心怀天下。

泰山奶奶是佛教还是道教

泰山碧霞元君信仰源流考(二)从泰山玉女到道教尊神

碧霞元君,别名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霞元君的道场就在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而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众说纷纭,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明王之纲《玉女传》称:“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而不同时代,泰山碧霞元君信仰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砻石为龛”——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起源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立的《禅社首坛颂碑》记载:“惠洽于人,虽小不舍,新玉女之像是也”。南宋王应鳞撰写的《玉海·卷二十八》中记载:“皇帝(宋真宗)御极之十二载,受灵贶,对休命。……怀柔百神,登秩群望,于是有玉女石像之记。”南宋承仪郎李攸著《宋朝事实·卷十一·仪注一·封禅》记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岁次戊申十月戊子二十四日“上(宋真宗)至御幄,命近臣观玉女泉(今岱顶玉女池)及古碑。”

宋末元初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二十三》中记载:“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池侧有石像(碧霞元君前身),泉源素壅而浊。东封先营顿置,泉忽湍涌,上徙升山,其流自广,清泠可鉴,味甚甘美。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皇城使刘承珪易以玉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遣使砻(磨光雕琢)石为龛,奉置旧所,令(王)钦若致祭,上(宋真宗)为作记。”泰安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温兆金告诉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从岱顶玉女池石像到玉女池玉石像再到“砻石为龛”以祭之的演变过程。

“从‘(石)像颇摧折’一语来看,当时石像风化相当严重,肯定不是当代人所为。”温兆金说,西汉《礼记·曲礼》记载:“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而据此推断,这处石像或与岱顶的“神君”信仰有联系,也就是说此石像即“神君”。

“‘神君’信仰自光武帝公元56年泰山封禅后文献没有记载,始于两汉之际的泰山王母庐至‘武定六年(548年),有司执奏罢之’之后,改为岱岳寺,在东晋、北魏时王母庐的建筑规制超越了东岳泰山庙,这说明西王母信仰在泰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泰山王母庐从548年禁止道教至大象二年(580年)‘复行佛、道二教。旧沙门、道士精诚自守者,简令入道’(《周书·卷八·帝纪第八◎静帝》),共有32年的禁道期,在这段时间内信仰西王母是一种非法活动,虔诚的西王母信徒们必然会采取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祭祀西王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温兆金介绍,《穆天子传》中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泰山玉女池同瑶池,“石像”即王母,这也可能就是岱顶玉女池“石像”的来历。

据介绍,在泰山王母庐改为岱岳寺之后,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提倡,佛教日趋兴盛,王母信仰很难再现昔日的辉煌,直到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今泰山王母池才第一次出现在唐李白“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诗中。“由此可见,岱顶玉女池石像很有可能来源于泰山西王母信仰。究竟孰是孰非,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来源于其中之一是没有问题的。”温兆金说。

山下“玉女祠”或建于北宋晚期

温兆金介绍,岱顶祭祀泰山玉女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嘉祐(1056—1063年)时王山撰写的《盈盈传》:“(泰山)绝顶有玉女池在焉。石罅潺湲,湛然镜清。州人重之,每岁无贵贱皆往祠谒。”这说明在此时,“砻石为龛”祭祀泰山玉女仍是主要形式。

据了解,泰山岱庙祭祀泰山玉女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人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七》宋代题名:“兖海守刘衮奉诏祈雪,次谒玉女祠,率巡山刘孟、邑令林会登二绝顶,临四观,遍览胜概。大宋元祐丁卯(公元1087年)孟春三日。”温兆金表示,“奉诏祈雪”应是在现在的岱庙,“次谒玉女祠”则说明当时在岱庙内还有祭祀泰山玉女的处所。

关于岱庙祭祀泰山玉女的处所,宋赵鼎臣在《游山录》中也有相关记载:“政和甲午(1114年)夏四月,余与犹子(侄子)奕祖德,将诣奉高(泰安前身)……至奉符县馆于西寺,己未复谒岳帝祠(今岱庙)下,周览庙貌久之,至炳灵公祠,因游玉女池,池水尽竭,出败楮钱(祭祀时焚化的纸钱)如山。邂逅县尉曹馀庆者,语余云‘岁至四月八日,则四方之来者益希,因决水取池中所投物,籍而归之观中。县吏察焉,仆为是来也。’余问以今岁所得,曰‘凡得黄金二百铢有奇,白金数倍其重,缣缯衣服,下至袜履,亦数百’云。”温兆金介绍,记载中的炳灵公祠就在现在岱庙汉柏院内,而这说明“玉女池”与炳灵公祠不会太远;“决水取池中所投物,籍而归之观中”,这里的“观”则应该是指上文兖海守刘衮拜谒的“玉女祠”。

除了山下,泰山上也有祭祀泰山玉女的场所。温兆金告诉记者,清人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七》金代题名中记载:“皇姑濮国大长公主奉命同驸马濬州防御蒲察敬诣岱岳,焚香礼毕。明日,遂登绝顶,拜于玉仙祠下。时明昌元年(1190年)三月十二日。”这说明此时,在岱顶祭祀泰山玉女也有了高规格的建筑。“‘砻石为龛’变为‘玉仙祠’,其建筑规模我们还无法知道。但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岱顶‘玉仙祠’和山下东岳庙内的‘玉女祠’应当建于北宋晚期至金代。”

从民间信仰到道教尊神的嬗变

元人秦子晋撰《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的“东岳”条记载:“帝(东岳大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仙娘娘也。”而元杜仁杰(约1201——1282年)在《东平张宣慰登泰山纪略》中记载:“以至元(1264年)重九(重阳节)前三日……薄暮至绝顶……日没少顷,寒气已逼人,如仲冬时。从者燎薪围坐以待旦。参逋中,公起步,自(岱顶)玉女池登日观峰。”

“杜仁杰这次登泰山当在至元元年(1264年),当时金代‘玉仙祠’还在改、扩建中,所以不具备接待条件,这也是造成杜仁杰一行夜宿玉女池的重要原因。后来的‘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温兆金说,这次改扩建在泰山南天门中统五年(1264年)《天门铭》摩崖刻石后有“昭真观主翟庆真同立”的题记,其中昭意为昭示、彰明,真则为道徒对仙人的称呼,观指道教的庙宇,“玉仙(女)祠”属民间祠祀建筑,“昭真观”则属道教建筑,从此开始民间信仰的泰山“玉仙(女)”也就成为了道教尊神。

据悉,明初宋濂(1310—1381年)在《登岱》诗中有“象纬平临青帝观,灵光长绕碧霞宫”之句(见《岱史》卷十六211页),温兆金表示,诗中的碧霞是道教对泰山“玉仙(女)”的尊称,宫即宫殿,说明“昭真观”的建筑规模比较大。

《明英宗实录·卷一三三》记载:“正统十年(1445年)九月乙亥山东济南府泰安州道正司奏:‘东岳泰山上有昭真等宫观,俱系历代古迹神祠,年久损坏,乞赐修葺。’从之。”从记载中可知,道士张志纯改扩建的昭真观直到此明英宗时称谓仍未改变。此外,明许彬在天顺五年(1461年)撰写的《重修玉女祠记》中也记载:“予自永乐九年(1411年)发解山东,还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为天顺辛巳(1461年),又得陪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康骥德良、按察使王钺世昌同一登览,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出碧霞元君从玉女变为了道教女神。”温兆金说。

搜索更多有关“ 泰山奶奶属于道教还是佛教”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