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自我认知的四个阶段

人气:279 ℃ /2023-05-29 23:21:33

自我认知的四个阶段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知)、知道自己知道(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在心理学中关于自我认知有许多理论,包括有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1939年哈特曼发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标志自我心理学的成立。

自我认知的四个阶段图

认知的四个阶段,你在哪个阶段

本文为卢灿伟的第35篇原创

邓宁-克******效应

简称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当他们自我膨胀到一个无知的顶峰将会回落进入下一个阶段,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身的无能,也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有意思的是,非常能干的人也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认为他们自己能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完成

邓宁和克******在1999年通过阅读、驾驶、下棋等技能的实验中首次观测到此认识偏差,他们研究发现:

  •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准;
  •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准;
  •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准,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邓宁和克******认为这种效应是由于能力欠缺者的内在错觉和能干者对外界的错误认知:“无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自我的错误认知,而极有才能者的错误标度源自于对他人的错误认知。”

锚定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价,比如你想买吹风机几百块,如果你的锚定商品的是小米的,那么可能觉得贵。如果你锚定商品的是戴森,那么你可以觉得觉得便宜。当然我没有这个烦恼,因为我不用吹风机。

这是因为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依赖之前取的资讯,然后我们利用这个片段的资讯(锚点)快速的做出决策。所以我们很容易在接收一个新东西的时候,会把新的东西归纳为以前的东西。

举个例子,就拿4G和5G来说,大家觉得是一个东西吧,5G就是比4G快一点点的东西,那么为什么5G现在都还没完全普及呢?

首先大家要先知道5G和4G的速度主要因为频率不一样,频率越高速度越快,但是传播过程中衰减也很大,所以5G需要比4G需要更多的基站。那么5G的网速快一点能做什么呢,5G带来的是一个物联网的崛起,车辆网的崛起,而不是仅仅手机上刷刷抖音。

这里想表达的并不是5G有多厉害,你花一点点时间去了解,你会发现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大家应该抛开以前的认知,去尝试了解看起来一样的新东西。

自我认知

说了那么多,那跟我们前面说的有什么关系呢?当我们所处的在一个环境中,很多时候无非得出三种结论,我比他们厉害,我和他们一样,或者我不如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你如果去问一个项目组里的人,问他们觉得自己在项目里的奉献,得到的结论永远大于100%。

所以当我们当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的时候,很可能锚定的参照物是我理想中的我,这个时候应该抛开当前的参照物,去破圈找新的参照物做对比。这样得到的结论会有比自己评价的来的更加真实。

要跳出自己的行为模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跟很强的人去沟通去交流去碰撞,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框架效应

最早在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与丹尼尔·卡内曼提出,在面对同一个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有利或顺耳的描述方案。当以获利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避免风险;当以损失的方式提问时,人们倾向于冒风险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当地爆发一种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会导致600人死亡。这个时候有两种方案,你在情景一你会选择哪个答案?情景二会选择哪个答案?为什么?欢迎留言

情景一:A方案:200人将生还。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生还。

情景二:C方案:400人将死去。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

你可以回复”框架效应“得到答案和解释,大家是不是觉得文章我构思了非常久,但如果我告诉你,开局就一张图呢?

搜索更多有关“ 自我认知的四个阶段”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