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构造
颐和园全园占地面积为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具有3000余间宫殿园林建筑,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的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是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有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前是昆明湖。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谐趣园。
颐和园的构造简介
颐和园,风景绝美!!!「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第二次******战争时期(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叶,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1888)完成,更名为颐和园。可惜庚子国难的时候(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财宝被洗劫一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颐和园又遭多次破坏。
不修颐和园,大清会亡吗?
一定会/难说
排云殿
新中国建立后,对颐和园进行过多次修缮。1961年,颐和园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10年10月17日至2012年4月25日,是3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修缮。
卫星地图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相邻,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目前颐和园有6个入口,出于拍视频的考虑,我是从最南边的南如意门进入的。绕着昆明湖沿岸逆时针走了一圈,岸边的景点基本都逛了一遍。
但靠里一点的,比如苏州街,就没去到了。但即便如此,这一趟下来,也花了我6个小时的时间。
绣漪桥
进入景区后,首先看到的是绣漪桥,绣漪桥为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tù】外口宽19米。桥正中的栏板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手书的“绣漪桥”,桥面两侧是乾隆御笔的对联。
在别的景区,乾隆爷还矜持一些。这到自己家了,让可真就放开手脚了。乾隆的题刻后年还多着呢。
绣漪桥
绣漪桥的坡度很大,上下都很吃力,为什么要修这么高呢?
据说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通常走水路,即从今天的北京动物园上船,经南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所以绣漪桥才建成了高拱桥,北京人习惯称为“罗锅桥”。
绣漪桥上北望
我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去的,人还是很多的,假期嘛,大景区都这样。不过清明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尤其是颐和园又是皇家园林,风景本身就好。一路上春风拂柳,山水掩映,碧波荡漾,春和景明,真是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昆仑石碑
碑文
再往前是昆仑石碑,是乾隆时期的一种石碑。石碑通体采用汉白玉,顶部为圆弧形,寓意旭日东升。基座刻的是海波纹,寓意海水江崖。整个石碑寓意江山永固。 碑体四面都刻有乾隆皇帝御笔的诗作。
凤凰墩
湖中有个小岛叫“凤凰墩”,是一个圆形到的小岛。乾隆时曾有二层楼式建筑,后被拆毁。光绪年间改成小亭,后毁于战火。1955年重建。
柱础
再往前,远远地看到两个柱础。这种形制是典型的清代牌楼柱的柱础,跟园内其他牌楼的柱础一样。
小码头
也不知道放这里是什么意思,可能和旁边的小码头有关?
昆明湖平时是可以租游艇玩的,但是据说我去的这天风有点大,所以就没开放。
十七孔桥
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桥了。
廓【kuò】如亭
廓【kuò】如亭
桥边有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叫做“廓【kuò】如亭”,亭子采用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支撑,其中24根是圆柱,16根是方柱。整体是我国古代园林中最大的一座亭式建筑。彩画使用旋子彩画。匾额上是乾隆皇帝的诗和名著的摘抄。
大家注意看小兽,5个都是海马。屋顶小兽中,马类的小兽有两种,天马和海马。最大区别就是翅膀不一样。这里的翅膀很简单,应该是海马。
十七孔桥
之后就是十七孔桥了。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建筑。
十七孔桥
桥两侧有128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有形态各异的狮子,但,感觉也没那么不一样,也有浑水摸鱼的。128根柱子上一共有544个狮子。
十七孔桥 异兽
明十三陵 麒麟
桥两头还各有两只异兽,很像麒麟,但不是,应该还是狮子的一种变形。狮子跟麒麟的区别,我们在明十三陵的神路篇介绍过,简单来说,麒麟身上有鳞片,类似鱼鳞,而且麒麟是偶蹄目动物,脚爪类似于牛蹄子。这个异兽明显是猫科动物的爪子。
南湖岛
十七孔桥连接的是南湖岛。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与北面的万寿山遥相呼应。岛屿是按照古代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模式建造的。岛上建筑都是毁后重建的。
上岛后,首先是个牌楼院,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形制都是四柱三间的冲天住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
柱头的小兽有点看不清。可能是麒麟吧。
院子北面是一个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的大门,门上中正写“敕建广润灵雨祠”。是一个单檐歇山顶建筑。
小兽应该是龙和狮子,打头地叫做“仙人骑凤”,俗称“走投无路”。
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其实挺小的。院内只有正中间的一座建筑,是一个四柱三间的单檐硬山顶建筑,上铺的是皇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这块“泽普如春”匾额是慈禧的御笔。
金龙和玺彩画
彩画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小兽是龙和凤。
建筑内部供奉的是龙王。慈禧坐船入园后,需要先在这里下船烧香,之后再去寝宫。
涵虚堂
出了龙王庙,绕道背后是涵虚堂,建筑依山势而建,台基非常高。
涵虚堂
涵虚堂是一个六柱五间的建筑,彩画使用旋子彩画。夏天和秋天的时候,这里是帝后赏月的地方。
这个布局其实很有意思啊。涵虚堂和龙王庙是紧挨着的,但是一个住人,一个住神。住神的地方,虽然建筑规制高,又是黄色琉璃瓦,又是金龙和玺彩画,但是位置低。住人的地方,虽然建筑规制很低,但是地势高,可以俯瞰龙王庙。
昆明湖
涵虚堂北面正对着昆明湖,慈禧曾在这里检阅过水师学堂的操演。看得出,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一个内陆人对大海的想象也就这样了。
希望各位多多点赞、评论、收藏,一键三连。这个对小编真的很重要,也可以鼓励我做出更多有意思的视频啊。
铜牛
原路返回,在往北走,就看到了铜牛,据说原本上面贴有金箔。铜牛铸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
铜牛
牛头正对着西北面的万寿山,将它放于此处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
《金牛铭》
铜牛右背上刻有乾隆撰写的《金牛铭》。
文昌阁
再往前走好远,就看到一座跨道式门楼建筑,下方城墙上写“文昌阁”三个字,内部供奉的是文昌帝君。
文昌阁
文昌阁是园内六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第二次******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文昌阁不让上去,具体的建筑样式在下面很难看清。
知春亭
知春亭
过了文昌阁,左侧是知春亭,名字取自“见柳而知春”。亭子是一个四角重檐攒尖顶建筑,彩画是苏画。
知春亭西南望
亭内可以纵览全园景色。
文昌院
文昌院
文昌阁的右侧,是文昌院。整体在建筑上,没有什么特别的。
文昌院
不过文昌院博物馆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成列馆。
文昌院
文昌院
馆内采用藏品库和展馆相结合的形式,地下为库,地上为馆,馆内有六个专题展厅,展品也是非常的精美。
玉澜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玉澜堂。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光绪年间重建。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冬天被关在中南海的瀛台,夏天就被关在这里。
第一进院子
进门后,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建筑的风格都没什么特点,也就是正殿前接了一个抱厦。值得注意的是,院内的三座建筑原本都是有后门的,东殿可以到仁寿殿,西殿可以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可以连通北面的宜芸馆。
但是光绪被囚禁在这里后,后门都被封了,甚至两侧偏殿的大门都被砖墙砌住。让人脊背发凉啊。
目前院子是可以通到后面的,这是后来才打通的。
后墙
这是光绪房间的后墙,这台阶,这后面明显是有门的。
宜芸馆
往北的院子是宜芸馆。大门是一个垂花门。宜芸馆整体的规制跟玉澜堂差不多,这里当初是光绪的妻子隆裕皇后的寝宫。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所以也是叶赫那拉氏。而光绪是慈禧的外甥。古人讲这叫亲上加亲。
宜芸馆
在政治上,隆裕是一直紧跟慈禧的,所以当初光绪被关在前院时,隆裕并没有受到影响。
你看,这是隆裕正殿后面的墙,对比之前光绪的,就一目了然了嘛。
再往后就出去了,我们往左看。
宜云馆是和隔壁的乐寿堂相连的。一进门就是开的很漂亮的花。但具体是什么花,我实在是不懂这些,我就认识个牵牛花。
乐寿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是乾隆为他母亲六十大寿而专门建造的。光绪年间重建后,成为了慈禧的寝宫。
整体的建筑风格,跟之前光绪的玉澜堂,隆裕的宜芸馆差不多,前出有抱厦,彩画是旋子彩画。
注意看室内屋顶的吊灯,这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当时的发电机放在文昌阁附近。
后一进的院子,也是开满了花,有红的花,有白的花,就是这样。
邀月门
再往西走,就到了邀月门。邀月门连着的就是昆明湖北岸的长廊了。
长廊
这条长廊也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全长728米,共273个开间。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地基随山势起伏,在变向点上,还立有四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
亭子
自西向东依次是“留佳”、“寄澜”、“秋水”、“清遥”,象征一年四季。
廊间的每个梁枋上,都绘有苏式彩画,共14000多幅,少有重复。其中有546幅是西湖风景,据说是乾隆命人从杭州临摹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名著典故、历史故事等等。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万寿山前了。万寿山是燕山余脉,南邻昆明湖,明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有寺院。清初这里是养马的草料场。也是由于乾隆为庆祝其母得到六十大寿,将这里改成大报恩延寿寺,后改名为万寿山。
最前面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牌楼,彩画是旋子彩画。看这个设计,中间这好能框出后面山上的佛香阁。这都是有意为之。
蓟县独乐寺
北京北海公园
类似的还有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排云门
往后是排云门,“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的《游仙诗十九首其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小兽
排云门是一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小兽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5个。
金龙和玺彩画
彩画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
狮子
门前的狮子跟故宫的一样。
从柱网结构看,是一个双槽结构,建造手法是抬梁式中的殿堂造。
第一进的院子
进入第一进的院子后,可以看到后面山上的佛香阁高高耸立。
偏殿
院子两侧的偏殿,也是单檐歇山顶建筑,上铺黄色琉璃瓦,彩画也是金龙和玺。
北京雍和宫
按理说,一般偏殿等级上会放低一点,瓦片改成绿瓦,或者是黑瓦,彩画将成旋子彩画,就比如北京的雍和宫。但万寿山这里,感觉和玺彩画不要钱一样。
云锦殿
院中左侧是云锦殿,右侧是玉华殿,原本有成列王公大臣进献给慈禧的寿礼,但现在不开放。
泮池
院内有水池,池上有座汉白玉的金水桥。感觉现在池水快臭了。
二宫门
院子北面就是二宫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小兽是三个。
柱网上是一个单槽结构,我第一次见单槽结构。规制也是殿堂造。
排云殿
再往后是排云殿。整体建筑处在一个金刚座台基上。排云殿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成为慈禧举行万寿庆典的地方。
大殿是一个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小兽是7个。
殿内
殿内设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目前不对外开放。
殿前丹墀
殿前丹墀上,有两对香炉,一对龙、一对凤,台基下还有四口大铜缸。
两侧的偏殿
两侧的偏殿也是成列寿礼的地方。
这里的视角不错,有很多小孩坐在这边写生。
再往后是第三进的院子了。后面的德晖楼在一个巨大的高台上。
两侧的走廊
人们可以从两侧的走廊上去,也可以从中间的台阶上去。
楼梯还是很陡的,不过外侧的瓷砖很好看,黄绿相间的。
德晖楼
德晖楼是一个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彩画是金龙和玺。
德晖楼内部
这里原本是慈禧在礼佛前,更衣的地方。目前内部没什么看头。
再往后,就是佛香阁了。这个视觉冲击。
佛香阁前的楼梯更陡。从右手边上去,在楼梯转角处,可以看到的东侧的转轮藏殿,以及“万寿山昆明湖”石碑。可惜目前不开放。
山旁还有个小亭子。
上去之后,是一个面阔三间的建筑,彩画是旋子彩画,没查到正式的名称,算是后面佛香阁的山门吧。
山门南望
这里的景色是真不错啊。
佛香阁
过了山门,这个仰角,脖子要断掉的。我们换个角度吧。
佛香阁
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原本设计有九层,但不知什么原因改为四层,但看似四层,其实是三层,第三层占了最上面的两重屋檐。
金刚座
金龙和玺
佛香阁高41米,塔身处在金刚座上,彩画用金龙和玺,是一座八角四重檐的攒尖顶建筑。
外圈
内侧
外圈设24根大柱,中圈24根,内圈8根,二层和三层都设有平坐,塔身逐层收缩,大而稳重,是颐和园内的标志性建筑。
远看
从远处看,佛香阁突出于万寿山的天际线,在空间上具有统摄山水环境的作用。作为主轴的重心,佛香阁和排云殿若非体量庞大,是难以匹配颐和园内巨大尺度的山水。
千手观音
佛香阁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高5米,佛首分四层,每层三面,共十二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智慧海
在往后是智慧海,但从这里上不去。
西侧的楼梯
佛香阁
下山我走的是西侧的楼梯,佛香阁西侧是宝云阁,阁内有座铜殿,高7.55米,重约207吨,据说是用高丽国王进献的上好青铜铸造的。铜殿还有个失而复得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
西侧长廊
下山后再往西走,其实景点就不那么密集了。
清晏舫
最先看到的是石舫,又称清晏舫,始建于乾隆年间,重建后改成现在的样子。
船两侧的轮子是仿造西洋轮船,而船上的轩棚又是中式手法,这反映了晚清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
西堤
在往过走,其实就快没什么看头了。沿着西堤一直走,从北到南,一共有六座桥,分别是:
界湖桥
界湖桥,位于昆明湖和后湖之间,故而得名。
豳【bīn】风桥
豳【bīn】风桥,乾隆原本起名“桑苎【zhù】桥”,因谐音“丧主”,慈禧改名为豳风桥,出自《诗经·豳风》。西堤六座桥有四座亭子,但建筑都很普通,没什么看头。
玉带桥
玉带桥,又一座高拱桥,是当初乾隆皇帝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镜桥
镜桥,取自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练桥
练桥,取自南朝谢脁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无名石桥
无名石桥
练桥往南是景明楼,但是在它们之间,还有一座石桥,目前被围起来了,很残破。
无名石桥
卫星地图
这座桥很奇怪,它不是西堤六桥之一,但它确实在西堤上。而无论是官方的介绍,地图的导览,还是文化衍生品,都没有提到这座桥,仿佛这里就不存在这座桥。只有在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名字也只是叫做“石桥”,这根本就是没有名字。
无名石桥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了。大家有了解的,可以在弹幕和评论区讨论。
景明楼
再往南是景明楼,听名字也能猜到,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还是非常贴切的。
景明楼
这三座建筑都是重修的,原本的建筑连地基都找不到了。1991年,北京市组织20多万人对昆明湖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清理工作,将这座有240年历史的昆明湖的湖低淤泥清理一空。这才让被埋了130年的景明楼地基重见天日。专家据此在1993年原样复建完成。
柳桥
再往南,就是西堤的最后一座桥,柳桥,取自杜甫的“柳桥晴有絮”。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各位多多点赞、评论、收藏,如果你也对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兴趣,想知道它们中具体的精妙所在,将来出去玩的时候也有得吹,那就赶紧关注我吧。
- 07-17生活
人体承受的最大交流电流
- 08-21教育
基尔大学留学费用汇总介绍
- 02-26教育
给孔子的一封信精选范文
- 07-27科技
VGA线的焊接方法
- 02-20教育
会计工作自我评价范文怎么写
- 12-10科技
华为hcia报考费用
- 03-23生活
小红书图片尺寸
- 08-31生活
多肉怎么叶插
推荐
- 1电脑怎么玩手机游戏203
- 2即时通文件怎么转发微信173
- 3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是什么意思135
- 4小蒜的学名叫什么169
- 5夏天母乳常温可以放多久364
- 6六年级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范文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