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立秋的风俗有哪些

人气:381 ℃ /2023-04-23 02:50:04

立秋的风俗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啃秋瓜、晒秋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它代表着夏季和秋季的转换,但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同时,这个节气对于农民非常重要,立秋前后农作物生长旺盛并趋于成熟,对于农事的意义非常重要。

1、祭祀土地神

在我国民间,一些地方有在立秋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立秋是农事非常重要的节气,关系到一年收成。人们在立秋节气祭祀土地神,希望土地神可以保佑自己,获得好的收成。

2、啃秋瓜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立秋啃秋瓜”的习俗。立秋之后,虽然早晚的气温较低,但是秋老虎肆虐,非常容易让人感到倦怠、乏力,甚至会比较烦躁。在入秋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西瓜有解渴降暑的功效。

3、晒秋

在我国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山区的农村,人们有着立秋节气晒秋的习俗,晒秋如今已经成为典型的农俗现象。人们在立秋前后将自家的农作物放在房前屋顶晾晒,有着祈求丰年的寓意。

关于立秋的风俗有哪些

立秋都有哪些历史风俗

立秋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把立秋当作是秋天的开始,划分出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相比其他节气,立秋的日期相对规律,每年立秋,不是8月7日就是8月8日,只是具体的小时、分钟不同。和闰年一样,一般每四年会出现一次在8月8日立秋,其他都为8月7日。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的风已不是暑天中的热风,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早晨的时候,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的风俗有很多种,而且历史久远。早在周代,每逢立秋,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

汉代时,仍然继承着这个习俗。《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立秋这一天要去西郊祭祀秋神,那一天无论是穿的衣服还是乘的车子,还是所有的仪仗,都要是白色的(白色,对应五行金,金对应秋)。还要唱着《西皓》,跳着《育命》舞。然后就是天子围猎,猎到的猎物就用来祭祀,表示秋天的丰收一般的飞扬勇武的意味。

唐代立秋的风俗其实也是祭祀,不过,这个时候祭祀的是五帝。《新唐书·礼乐志》载:“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从唐时起,还有用秋水食用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面朝西并以井水吞服,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在接下来的秋天里犯痢疾。《武林旧事》中载有: “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至今,四川东、西部还沿用唐宋的风俗,流行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立秋水”,据说可以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还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太史官启奏“秋来”,同时想办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表示报秋。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

清朝时,立秋有了吃南瓜的风俗。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这里的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放凉后次日立秋之时饮用。

到了现代,立秋当天的传统有“啃秋” “贴秋膘”等习俗,“啃秋”指的是啃食西瓜,“贴秋膘”则是指在立秋这天吃肉进补。杭州一带则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瘟疫。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搜索更多有关“ 立秋的风俗有哪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