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人气:373 ℃ /2023-04-18 08:29:09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1、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2、为孩子规划“可战胜困难”。3、正视挫折与接受失败。4、创造孩子宣泄情绪的场景。5、拓展孩子的社交。6、为孩子树立榜样。

发挥父母以身作则的作用,做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主动规划与设计“可战胜的困难”,避免孩子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对孩子予取予求,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应当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穿衣服等。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观后感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谁更需要抗挫折能力,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该重返校园的孩子们,不得不继续“宅”在家中。

家长在家办公,受到孩子影响,工作效率极低。而在家教孩子所遇的挫折更是不少,孩子在家,每一天都是灾难现场,吵着要看电视,玩手机,出去玩。

这种长时间宅在家的状态,给家长带来不少困扰,亲子关系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说,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抗挫折能力,你会不会觉得很吃惊?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作者安心就表达了这个观点。

我们常常认为,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是需要保护的,我们无法完全信任孩子的能力。这其实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

投射让家长偏离真相

父母常常打着“为你好”,“保护你”的名义,投射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在心理上不断地侵犯孩子的界限。

最常见的,把软弱、无能投射给孩子。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马雅舒家的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连餐桌也没有,一家人吃饭只能在地上铺个垫子。

把客厅家具全都搬走,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没有障碍的空间,避免孩子受伤。

外出玩耍,孩子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因为太脏了。

有一个场景,她女儿举着沾了颜料的手,马雅舒如同生命遭到威胁一般,紧张、无助地哭泣。这一幕看着让人很难过,这个时候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是不顾脏乱、尽情地玩耍吗?

或许在马雅舒的内心,孩子是极度需要保护的,极易受伤的,甚至是有些可怜的,她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结果是,她老公和她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爆发争吵。并且,跟同龄孩子相比,马雅舒女儿的能力落后很多。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但孩子真的如我们想象中如此脆弱,经不起挫折,需要处处保护吗?

孩子比你想象中要更坚强,更能应对挫折

书中举例,一位妈妈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发现一首杜甫的诗默写错了。妈妈疑问着问孩子:“这是你第四遍默写了,这个字为什么还会错呢?”

孩子说:“是我故意写错的,因为如果全写对了,老师会怀疑我是抄的。”

而且妈妈也向其他家长了解到,有的孩子全写对了,但老师的批语却是:“默?抄?”

作者猛然发现,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很多事情其实他们是有能力去面对的。孩子不属于家长,他们属于这个时代,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他们没我们想象中那么经不起挫折。

还一个例子,是作者女儿三年级时,有一天无意中从女儿同学口中得知老师“打了”她。为此,安心郁闷了很多天,并开始脑补女儿在学校里受委屈的各种画面。

几天后忍不住找女儿沟通:“刚开始知道这件事情时我很生气,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女儿说:“知道你一定会很生气,说不定还会跑去找老师,所以不告诉你。老师不是真的要打我,只是把作业本摔向我。”

听女儿讲完事情的经过,原来在女儿眼里,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她完全可以独自面对,也根本没有受到困扰。反而还担心妈妈的情绪,怕妈妈小题大做。

作者开始反省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是把自己的担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与其说孩子需要抗挫折能力,不如说父母更需要。”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受委屈了,其实是家长自己感觉受委屈了,孩子可能完全没感觉。

孩子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很多事情其实他们是有能力去面对的。

不轻易定义孩子为受害者

游乐场里,一男子的孩子和一个3岁孩子乐乐在旋转转盘里玩耍,两个孩子低头捡球时,脑袋不小心撞在一起。

这位男子觉得自家孩子受了委屈,吃了亏,竟然冲出来为孩子报仇。他将自己的孩子抱出来之后,就疯狂转动旋转座椅,而里面还有另外两个孩子。

在高速旋转下,有一个孩子直接被甩了出来。旋转停止后,乐乐刚走下来,这位男子就将乐乐一脚踹翻在地。

乐乐的家长上前理论,这个男人就对这个女性家长撕扯推拉。 最后,这位爸爸被拘留了15天。

然而,事情真的有这位爸爸想象中的这么严重吗?

两个孩子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更没有发生争执。而且他们脑袋撞在一起,抬头时,孩子还是笑嘻嘻的。

可这位爸爸,却不分青红皂白,竟对一个三岁的孩子大打出手,可恨又可怕。

生活中,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很常见。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什么情绪反应。但家长感觉孩子受委屈了,其实是自己家长感到受委屈了。

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孩子没有表现出情绪困扰,没有向你求助,就不需要去干预。相信孩子能够自己解决。

况且,很多时候发生冲突的孩子,一转眼的功夫就能和好如初,一起玩耍,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可是有多少家长,一听到孩子哭,或看见孩子被“欺负”,立马出来干预。因为,在家长眼里,觉得自家孩子被欺负,受委屈了。错把孩子当成了“受害者”。

如果孩子每次和同伴发生冲突,家长都出来护短,为孩子伸张正义。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别人的原因造成的。

将问题和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十足的“受害者”。

  • “都是别人的错”
  • “都是别人伤害了我”
  • “都是别人欺负了我”

这些是受害者模式的典型特征。

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其核心特点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面前,总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和弱者。

而一个人一旦成为受害者,那与他人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差。没人愿意和一个只知道推卸责任的人一起相处。

相比孩子,父母才要加强抗挫能力,控制好自己情绪,不轻易定义孩子为受害者。

或许你不相信孩子足够坚强,但孩子也未必如你想象的那般脆弱。

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多孩子的渴望。

哈利·帕尔默和萨古鲁说的:真正的带领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我想这也正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不侵犯孩子的边界,给与孩子空间与自由。退至孩子的身后,同时保有连接和支持,这就是最好的带领。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他注定要成长,我需要退到幕后去”。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脚步,有适当应对挫折的能力。疫情期间,家长更需要提高自己抗挫能力,无论是面对工作还是家庭。给孩子展示一个良好的状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搜索更多有关“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