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生活 >正文

蒸包子是上面先熟还是下面先熟

人气:322 ℃ /2023-04-09 08:25:26

蒸包子一般都是上面的先熟,用蒸笼同时蒸几层包子的时候,水蒸气的能量比较高,急剧上升,在下面停留的时间会比较短,在上面又不容易散开,所以就会让最上面的气压升高,导致上层的食物比下层的更容易熟。

笼屉蒸包子上面还是下面会先熟

包子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大街小巷的包子铺也有很多,一般店里的包子都是要用一笼一笼的蒸屉制成的,主要就是利用热流原理,从而能让里面的包子快速蒸熟,那么这个时候是上面的包子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呢?

蒸包子实际上是上面的先熟,因为水蒸气能量比较高,会急剧上升,所以在下面停留的时间会比较短,在上面又不容易散开,所以就会让最上层气压升高,导致最上层的东西容易熟。

我们在蒸包子的时候一定要等水沸腾了之后再将要蒸的包子放上去,蒸的时候要隔水蒸,这样的话能将包子快速蒸熟,也不会出现皮熟了馅没熟的情况,味道更佳,同时还利于包子发酵。

蒸包子是上面先熟还是下面先熟实验

蒸包子到底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 趣问万物

本文由《万物》杂志官方微信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来源 | 《万物》等

编辑 | Mirror

蒸包子到底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

最近宅多了,个个都练出了十八般“厨艺”,但还是会想念楼下包子铺热腾腾的香气。那一层层高高垒起的蒸笼是否曾让你好奇,里面的包子究竟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先熟?

对这个问题,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曾做过调查(视频链接见文末),只不过用的是馒头。大多数人都认为蒸馒头上层先熟是常识。中学物理竞赛也曾出过类似的题目,答案同样是上层。对此的解释大都是:水蒸气受热上升聚集在上层,并且到达顶部时会遇冷液化,同时释放大量热量。

为了验证这个常识是否是事实,栏目组采访了经验丰富的面点师傅,结果师傅却干脆地说是下层先熟。口说无凭,他们又用10层的蒸笼现场验证,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无论是馒头的熟度还是蒸屉的温度明显都是下层更胜一筹。一位物理教授解释道,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会不断丧失热量,虽然升到顶部遇冷液化的确会放热,但热量大多从盖子那流失到外界去了

那为什么会有上层包子先熟的说法呢?大家买包子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一些店家总是从上层拿包子,这实际上是已经“倒笼”过了,下层熟得差不多的包子被调到了最上层,然后在最底层再换上新的一屉,这就让顾客产生了上层先熟的误解。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想当然,别忘了实践出真知。

为什么有时在白天也能看到月亮?

昨天的超级月亮大家看到了吗?虽然超级月亮难得一见,但白天出现月亮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我们总以为白天属于太阳,夜晚属于月亮,它们分别在两个半球轮班,而不会一起出现。事实上,根据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位置的变化规律,太阳和月亮几乎每天都有同处于地平线之上的时候,相见的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不过即使它们同时亮相了,你也未必会注意到。因为月球不像太阳那样会自己发光,而是要依赖对太阳光的反射,虽然在夜幕衬托之下,月亮还算是最夺目的天体,但是在阳光主宰的白天,月亮就相当“卑微”了,尤其是在只有一个月牙大小的时候,一片轻飘飘白云的存在感都比它高。即使月亮的亮度足够显眼,如果位置不够高也会被建筑物和大气低层的尘埃遮挡

月相变化周期

那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到日月同辉呢?最佳时期是在月球和太阳与地球夹角呈90度的时候,即上弦月(农历初7~初8)和下弦月(农历22~23日)期间。如果天气配合,在上弦月的下午和下弦月的上午,当月亮升到足够高的位置时,你就可以欣赏到“日月同辉”了。最重要的前提是,白天的你在低头看手机时,还会记得抬头看看天空。

为什么骑车很久都不会忘,

背书却忘得很快?

图源:pixabay

不仅是骑车,凡是动作类技能,比如弹钢琴、游泳,一旦学会,即使很久没练,我们也能熟练地操作。但是在校时背过的理论知识,你又能记得多少?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是因为人脑对不同类型的记忆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3类:陈述记忆(如背课文)、情景记忆(如昨天做的事)和程序记忆(如骑车)。前两者主要由大脑的颞叶和海马体储存,而负责程序记忆的脑区就大了,包括大脑的运动皮层、基底核以及小脑

大脑的运动皮层向肌肉发送信号,负责动作的计划和执行;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神经核团,与动作的发起有关;小脑则起着协调和适应动作的作用。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门动作技能时,这些脑区会被充分调动,运动皮层中的白质和灰质也会发生变化。白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主要负责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灰质则以神经元细胞体为主,负责处理信息。科学家发现,擅长某项技能的人,相关脑区的白质连接更强,灰质面积也更大

当你不断重复一系列动作达到熟练,运动前区皮质和基底核的活跃度会跟着降低,仿佛不用动脑,四肢就自动配合,不过运动皮质和小脑还是相当活跃

总之要想掌握一门技能,光眼睛看会了可没用,得动起来才行。

为什么流沙的密度比人体大,

人还会下沉?

被流沙淹没是许多冒险类影片的经典桥段。看似普通的沙地,却暗藏把你拉入“深渊”的陷阱。但流沙并不像漩涡那样拥有“吸力”,它不过就是沙子、黏土与水的混合物,密度约为水(1 g/cm³)的两倍,而人体密度和水差不多,陷入流沙真的会被淹死吗?

有研究者用与人体密度相近的铝珠来模拟人坠入流沙的情景,流沙是根据野外流沙成分比例配制的。起初铝珠的确下沉了,但过了一会儿又浮出一半。所以是影视剧骗了我们吗?影视剧或许有夸大成分,但简化的模拟实验并不能完全重现现实的复杂情况。

另一批科学家实地探访了一处流沙,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迅速沉底,不过这种流沙深度只有1米,所以对成年人来说并不会构成威胁。但由此看来,如果流沙足够深还是相当危险。

流沙形成原理 | 图源:HowStuffWorks

流沙的性质与普通流体(如盐水)非常不同,它和浆糊、油漆一样,属于非牛顿流体,粘度会随外界的扰动而改变。一开始踏进流沙会陷下去,是因为身体的压力都集中在脚底,其压强超过了流沙表面所能承受的临界值。与此同时,你对流沙的扰动,会使地下水上涌,沙粒下沉形成黏稠的“水泥”,把你的脚死死“拽住”。你越挣扎,这“水泥”就越搅越稠,让你愈发难以脱身。这种情况下,如果生拉硬扯,你需要抬起一辆汽车的力量才能拔出一只脚

那万一陷入流沙该如何脱险?根据流沙的特点,你一定不能大幅扰动它,并且尽可能减小对流沙的压强,以免进一步下陷。你可以适度倾斜身体(前俯或后仰)来增大与流沙的接触面积,然后双脚缓缓挪动,这对普通人来说是非常费时费力的,所以没经过专业训练,可别贸然去探险(流沙逃生示范见文末)。

【拓展视频】

包子铺实地探访,解开“蒸馒头之惑”:

http://tv.cctv.com/2014/10/18/VIDE1413641398941130.shtml

贝爷教你流沙逃生(流沙危险,请勿靠近):

视频mp.weixin.qq.com

还想看?更多原创科普文章,请关注《万物》杂志官方微信号:把科学带回家

搜索更多有关“ 蒸包子是上面先熟还是下面先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