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庸的商业江湖?他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如何看待金庸的商业江湖?他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著有《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作品。金庸是作家也是鼎鼎有名的商业大佬,来说说金庸先生是如何成为最有钱的文人的?
操作方法
毫无疑问,金庸不光在武侠小说领域,在商业领域也是成功的。他很好地将通俗文学与商业融合在一起,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说,金庸不仅是武侠江湖中的大侠,也是商业江湖中的大侠。
作为文人,金庸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成为几代人的记忆,至今十分受欢迎。作为商人,他也是成功的,他的武侠小说不断再版,在书市上十分畅销。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绝大多数都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创造出来巨额的收益。他的小说有别于其他纯文学小说,不是那种高不可攀,而是雅俗共赏,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因此,也非常适合拍成影视作品,这也是他成为有钱文人的关键。其次,金庸十分有商业头脑,不是那种纯粹的只懂得写小说、研究文学的文人。他创办了《明报》等多个报纸。
靠一根笔杆子,将自己写成了总裁!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称,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金庸从1955年开始至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根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光卖版权费就是一批不小的收入。
曾经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金庸写了十四部小说,连起来是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JK·罗琳写的书,也能连成一句话,叫“哈哈哈哈哈哈哈”。金庸创办《明报》时,资本仅10万元港币。到《明报》1991年股票上市时,其市值已达8亿7千万港币,金庸独占六成。1992年,《明报》的年利润已经达到了一亿港币,金庸以12亿港币的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纪90年代,金庸已经是香港报业大亨,香港新闻界乃至传媒业界“报刊帮主”一般的存在。
金庸创作的商业江湖离不开他所创办的《明报》。《明报》为他的前期创作提供了平台,同时正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让《明报》集团得以壮大辉煌。
金庸在《新晚报》做编辑时,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一炮而红,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将他在《香港商报》的连载《射雕英雄传》拍成了2集的粤语长片,而那个时候金庸小说甚至尚未结集出版。
金庸靠着《射雕》的热度挣得一些本钱,在1959年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创办《明报》。正如他所说的,“人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过报馆里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办报”。
《明报》创刊之初,金庸连载的正是《神雕侠侣》,加上之后的续作《神雕侠侣》,帮他让《明报》走上正轨,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写的社评,将《明报》一举推上香港知识分子必看报纸的位置。
金庸是学《国际法》出身,对国际政治和局势分析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那时候下午写社论,国际局势,波云诡谲;晚上写武侠小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社论2000字,武侠小说5000字,坚持日更20年。
经过多年辛苦经营,《明报》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家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明报》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份。
金庸是个文人,15岁的时候靠自己的知识赚取了学费,之后靠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工作。他以文字为生,靠写字成名,用自己的才华创业,这便是他用文字创下的商业江湖,如他的武侠世界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自幼熟读金武侠,年长渐懂查先生。
世间若无此大侠,不知会是啥沧桑。
自我上小学,就知道金庸,看过他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时间纬度从70年代末到现在,横跨近50年。受众下至10来岁,上至6-70岁,基本上现有不知金庸的。用当下的一句话,金庸先生就是一个行走的IP。
在网络还没兴起之前,消费者主要通过书籍、电视、电影来了解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别人的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就不错了。而金庸的14部小说,最多的好像被翻拍了9次,多部被翻拍超5次,影响了三代人。
网络起来后,游戏、动漫、动画、网大、电子书、各种衍生品陆续出来,换个形式和渠道继续影响消费者。可以说,金庸是近50年内容创业的始祖了。如果金庸做自媒体,估计粉丝会过亿吧。
最后,欢迎诸位说说,您最喜爱金庸先生笔下的,哪位角色吧。我最喜欢韦小宝,他的经营处事哲学,口才,情商,都是值得学习佩服的。
说金庸之所以这么成功能大时代有脱不了的关系未免会显得有些刻薄,并不是将金庸先生的成就完全归结为“时势造英雄”,但沿着金庸先生一路走来的轨迹来看,“纸质书”的时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互联网还远不及现如今这么发达这么泛滥的年代,当时看书除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看上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现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拿着手机听歌追剧看电子书,虽然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大多的时候因为互联网的特性所致,我们基本上还在享受着“免费获取”的方便和快捷。可在当时,你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唯有看书看报看电视,其实现在的手机低头族在八十九十年代也并不少见,只是很多人低头捧着的是一本书。
现代社会想要获取资讯动动手指就可以看遍全世界,可当时载体形式的稀缺,对于知识和未知事物的渴望,相对于昂贵的电视机价格,几块钱买到或者几毛钱租到的一本书显然成为最主流最便捷的打开世界的方式。20年前的文化生活非常单一,电视剧基本都是平民爱情和主旋律,即便有线电视的普及也依旧是少数“富人”才能享受到的新鲜事物。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给普通人的文化生活开启了一个新的高度,资源匮乏的社会里在书中可以过一把天下唯我独尊的瘾,平民市井百姓也可以随着每一个书中人物的起落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若说金庸是靠着写武侠小说成为富豪文人,我倒认为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奔着文人的目的去创作,而是一心一意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和精神世界,因为专注所以成为最专业的武侠小说大师。在他创作的作品中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大侠,在文坛的江湖,金庸自己本身也就是大侠。
金庸是个不折扣的江湖浪子
出身望族的金庸,就是比天生浪子的古龙会吃
本文首发于文汇报客户端。
金庸小说里的有关吃的细节,是写者有心,读者无意——
《书剑恩仇录》,乾隆被困在西湖边上的六合塔里,饿了两日两夜后,招待他的是一碟汤包、一碟蟹粉烧卖、一碟炸春卷、一碟虾仁芝麻卷、一碗火腿鸡丝莼菜荷叶汤,都是杭州有名的早点。
《飞狐外传》,胡斐过五岭入湖南时,“筷极长,碗极大,无菜不辣,每味皆浓”,正是湖南菜特色。
《倚天屠龙记·百尺高塔任回翔》,张无忌和赵敏在小酒店吃的是涮羊肉,因为他们在大都(北京)。
《鹿鼎记》韦小宝被桑结葛尔丹那伙人擒拿了后,自嘲要被做成了狮子头,“不论红烧也罢,清蒸也罢,甚至再加蟹粉,都不会有人来救”——这时候他在扬州,用狮子头自况,多妙。
这些细节,余不一一,但其中仍有一处颇有玩味:《书剑恩仇录》中写陈家洛回到海宁家里,幼时的丫鬟晴画要他吃点米汤,道是:
银盆中两只细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陈家洛离家十年,日处大漠穷荒之中,这般江南富贵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尝,恍若隔世。他用银匙舀一口汤喝,晴画已经将他辫子打开,抹上头油,用梳子梳理。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颗颗用筷子顶出来,自己吃一颗,在睛画嘴里塞一颗。
我曾认为此处细节冗长多余,后来方知金庸是1937年出去逃避战乱,1946年才回到家乡,此时情境和陈家洛相差无二。而写这本书的时候,金庸的父亲在大陆去世。幼年丧母、中年丧父、家道中落、客居香港,其中滋味可想而知。
金庸写江浙一带的小吃,极为细致,后来几次删改,还保留着许多看上去臃肿的叙述,大概是寄托了故园之思吧。
顺便说一句,金庸写陈家洛在杭州西湖,“船到湖心,呆望月亮,不禁流下眼泪。原来次月十月十八日,是他生母陈氏的生辰。”
金庸的母亲,也是姓陈。
江浙菜,讲究刀功火候,所以你看黄蓉给洪七公做的“玉笛谁家听落梅”,也就是“牛肉 羊羔屁股 小猪耳朵 小牛腰子 獐腿肉 兔肉”做成的烤肉,这是闲情文人式的写法。按唐鲁孙先生的说法,菜好不好吃,手艺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摸清楚食材的脾气。若要较真起来:牛肉劲道、羊肉膻、小猪耳朵脆、牛腰子嫩、獐腿肉韧、兔肉性凉味甘,他们脾气不一样,门不当户不对,自然走不到一起。
打个比方。欧洲某国王让擅长画美人鼻子、眼睛、眉毛、耳朵的画家们凑在一块,各施所长,大显神通,企图画出最漂亮的人来。结果,拼凑出来的美人,神韵气色不同,反而处处蹩脚。
其余如二十四桥明月夜、好逑汤等,模仿的是《红楼梦》里茄鲞、酸笋鸡皮汤、姜醋金银蹄子的写法,从菜名、做法上颇下一番功夫。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看多了,容易腻。它们就像顶级酒店里的美食一样,过于考究样式排场,但吃起来又是另一个味。
所以,反倒是洪七公于华山雪地里烤蜈蚣论天下英雄那段,最有江湖气,也最最有滋味。在今天,陕西渭南、山西运城一带,还有人炸蝉蛹、炸蝎子之类的风俗,吃起来有炸鱼和螃蟹的味道,不由感慨:大丈夫生当如是。
这样的例子,在古龙这里俯拾皆是——江小鱼在荒村野庙烤野猪皮,吃的咯蹦脆;唐玉每天早上用半斤猪油,十个鸡蛋,做了一顿蛋炒,再喝一碗凉茶。又或者,楚留香喝的是一大碗浓浓的蕃茄汤。
古龙小说里,吃往往很随意,很有人间烟火气儿,是平民化的,不考究食材和做工,尤其注重调味。古龙似乎对川菜偏爱一些,《九月鹰飞》里几样下酒菜是一小碟炒猪头肉,一碟蜜炙火腿,一碟油爆鲜虾,一碟新切冬笋,一碟风鸡拌鱼,一碟干爆鳍鳝;《多情剑客无情剑》里西门玉吃的是一碗麻油鸡,一碗爆鳝鱼面。像麻辣四件、蒜泥白肉、酱爆肉这几样菜在古龙的小说里反复出现,也足以为证。
可以想象,川菜是最有江湖味儿的。温润的豆腐,厚实的竹笋,娇嫩的鱼片,本性温和的羊肉,有倔脾气的牛肉,百搭的白菜帮子,包容万物的芝麻酱,连同口水、笑话、荤段子一起下酒,在锅里撒泼打滚,沸腾又热烈。特别是秋冬时节,嗓门被辣味熏开了,被酒水一疏导,宛若江河决堤,脱下大衣,捋起袖口,喝酒吃肉,乘兴而来,吃饱而归。
对于山珍海味,古龙有时还不忘嘲讽两句:下次我若要请吃饭,就在桌上堆满银子就行了,他只要瞧着银子,吃不吃都没关系……”(摘自《霸王枪》)
袁枚在《随园食谱》里有个“戒单”,其中一戒是“戒耳餐”,也就是说山珍海味虽然贵,但是不好吃。他认为,豆腐远胜燕窝,海菜不如蔬笋。鸡、猪、鱼、鸭这些都是豪杰之士,因为他们各有各的味,自成一家。相反的,海参、燕窝是庸陋之人,没有性情,寄人篱下,矮人一头,吃起来没味。
食材有贵贱之别,但没有高下之分。但凡美食,首先让人有食欲,再谈其他。
古龙爱写喝酒,对吃的兴趣自然就小些,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写过大场面的美食:
缀翠轩里,已摆起桌酒菜,有松江的鲈鱼,洋澄湖的活蟹,定海的对虾,江南的巨龙……这些本来绝不可能在同一时候,同一地方出现的鲜肴,此刻竟同在这桌子上出现了。
我个人猜测古龙是照搬大仲马的桥段:这些篮子里盛着四堆象金字塔似的珍果,有西西里的凤梨,马拉加的石榴,巴里立克岛的子,法国的水蜜桃和突尼斯的枣(《基督山伯爵》)。
但大体上,真的考究到吃吃喝喝的胡里花哨的做法,古龙不如金庸。
笑傲江湖里就有一段“论杯”值得称道,祖千秋和令狐冲喝酒那段——喝汾酒当用玉杯,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关外白酒,得用******杯,可以增香;葡萄酒嘛,当然要用夜光杯了,玲珑剔透,饮酒有如饮血;饮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米酒,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饮这坛梨花酒,那该当用翡翠杯。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妙就妙在古龙的《欢乐英雄》里,郭大路对这种“考究”的吐槽,与这段遥相呼应:
林太平慢慢地张开眼睛,瞧见燕七手里的破碗,立刻皱起了眉头,失声道:“你们就用这种碗来喝酒?”
他说话的口气就好象看到有人用鼻子吃饭、用脚拿筷子一样。”
郭大路道:“不用这种碗喝用什么喝?”
林太平道:“喝竹叶青就该用翡翠碧玉盏,用这种碗喝简直糟蹋了好酒。”
郭大路笑道:“我看你还是将就点吧,只要闭起眼睛,破碗和碧玉盏也没什么两样。”
林太平想了想,道:“这话倒也不错,但我还是宁可用坛子喝。”
酒坛就在他面前,他居然真的捧了起来,仰起头往嘴里灌。
古龙在喝酒这事上,说是真名士自风流,一点也不为过。《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就写道:
店伙赔着笑,道:“客官要什么菜下酒?”
阿飞道:“酒,黄酒。” 会喝酒的人都知道,一个人若想快醉,最好的法子就是用酒来下酒,用黄酒来下白干。
按黄蓉的说法,下酒菜嘛,得是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这些;如果不考究的话,至少是一碟花生米和二斤干牛肉等粗糙配置吧。以黄酒下白干,仅此古龙一例。
看写吃的,见得出作家本身的门道来。
金庸家是海宁名门望族,他笔下就多次写到海宁、杭州、无锡的特色菜,加上他见多识广,笔下的美食相对厚重些,很有士大夫的身份感;相比而言,古龙就像是新时代的网络写手,深知油盐米贵,需要用稿子换酒喝,等着钱用,自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爱喝酒的对吃也不太考究。笔下美食每个地方的都有,但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像金庸那么细致,但和古龙骨子里的浪子气质相符。
古龙嘛,常人是学不来的,如果银行卡带的足,可以学学黄蓉,倒也不俗——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干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鲜果拣时新的,咸酸要砌香樱桃和姜丝梅,蜜饯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
*本文系文汇独家稿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赵巍巍,自由撰稿人。微博@赵巍巍同学,微信平台:赵巍巍。
- 07-26生活
人居环境标语
- 12-12生活
给宝宝起乳名的方法及带含义的乳名精选
- 07-30科技
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布以后怎么修改内容的错别字
- 01-03科技
思科认证ccie前景
- 01-10教育
立春的诗词和谚语
- 04-04生活
香河肉饼是哪里的特产
- 07-10生活
一个%是什么咖啡
- 05-29生活
蝴蝶结的系法
推荐
- 1苦瓜怎么吃不苦190
- 2交警电话号码是多少292
- 3深圳汽车租赁合同简单版范本402
- 4怎么设置钉钉自动打卡371
- 5成人高考报名条件418
- 6扬汤止沸用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