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教育 >正文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范文

人气:497 ℃ /2023-02-19 18:53:42

读后感怎么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论语》的七年级读后感写法介绍:

1、首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论语》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2、然后对《论语》这本书每段的内容进行翻译讲解。

3、最后总结读了《论语》这本书的感受。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1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细看各篇,学而篇第一只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第六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言行;述而篇第七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第八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第九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党篇第十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第十一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纵观论语,其实孔子本人的言论不多,大多为门生的对话或对门生的评价,整个论语分为二十章,看似一个松散的论集,然而整个论语又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论述,紧密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而我觉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它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也因而无比强大。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2

寒假中,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在中国教育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场白。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且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好朋友从远方来了,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我明白了孔子在学习中,很注重温习,也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巩固起来。我在学习中,不应该学过就忘记了,也要向孔子学习,注重温习,这样知识才能巩固起来。同学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也不和同学争吵,这样我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小心而诚实,对人要有爱心,亲近有道德的人,做完这些后如果还有空闲,就用来学习吧。”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在外面要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做任何事情要诚实守信,对人要有爱心,要亲近有道德的人。还有空闲,不应该沉迷电脑游戏,就用来看书学习。

《论语》不仅使我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学习,做人。《论语》这本书,为我们打开学习国学经典文化的大门。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3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4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5

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5则,圣贤的智慧常读常新,不同的阅历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感悟。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所说的为政,不仅仅是指出仕为官,像他用其言行身教来教书育人,也是一种为政,其实这是影响更为深远的为政。虽然他一辈子没有当什么大官,司马迁著《史记》时亦破例把他列为世家,因为他是万世师表,他的教化可以影响到后代千百世。

地球的轴心北极指向北极星。所以北极星相对于地球来说位置是固定的,其它星辰则围绕着北极星而运转。因此人们可以在漆黑的夜晚使用北极星来判别方向。为政使用德行,或者说有德之人,会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如同北极星一样,能够把人力和资源吸引到他的身边,围绕着他运转。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问孔子:“尽管贫穷,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讨好别人;尽管富有,不因为有钱而恣意妄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呀,能这样做到,境界已经很高了。可是不如这样:尽管贫穷却依然能够知足常乐;尽管富有,还喜好礼的精神。”子贡的境界是对自己的约束,贫穷也约束,富裕也约束;而孔子的境界可谓是在享受,贫穷也享受,富裕也享受。

贫穷本是一种苦事,善于处贫则是乐事;富裕本是一种乐事,不善于处富则更苦。尽管贫穷不是什么好事,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足够使人尴尬的。然而经历过贫苦的人更能深刻认识到创业维艰,会更珍惜人力物力。善处穷者,贫穷是一种很好的事上磨练的环境。

什么是礼?不是指礼貌。礼是内在的仁心在外界的发用和行履。如果用鲜花来比喻仁心,那么礼就是从鲜花所散发出来的芬芳。内在有仁心,发用在意识和言行上,就是礼。人富裕了,不因为有钱而恣意妄为,尚属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富裕了,还在意识和言行上,能够处处都有礼的精神,处处都体现出仁心。

3、无友不如己者。

一般的书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要跟那些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就是在圈层中不断地往上爬,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不断甩掉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成为了孔子被批判的一个证据,不结交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这太势力了。通读论语,会发现孔子并不是这样性格的人,这跟他的其他主张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相冲突的。

那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如果像上面这样理解,套用王阳明的话,这是小人之交。这里的小人并没有贬义的意思,如果能够这样做,说明这人还是很有上进心的。

与小人之交相对的就是君子之交,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独特的优点,都存在比自己优秀的地方,从而没有一个人是比不上自己的,这是多么的谦卑,这才是“无友不如己者”的真实含义。所以才能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才是君子之交。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今天别人或许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自己,说不定明天别人就远远超越了自己,不要轻易小看任何一个人。这才是正当的交友心态。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个贤字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贤可以理解为贤人,就是那种能行善的、有德有才之人;第二种理解就是他人的善行和优点;第三种理解就是自己的善行和优点。

不论如何理解贤字,这句话的意思都是,孔子教导人要提升自身的德行和能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见到好的行为,就思考着与之对齐,心中有私欲则须要在内心中反省并克除之。

5、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是指自我约束,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身的行为。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这样还犯错误的几率是很小的。这里的约并不是去约束别人,而是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道德的修炼和提升。

佛家也讲约束,就是戒,戒能防止错误的发生,避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当戒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有定力,能够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不因诱惑而心潮起伏,各种妄念尘心都消失了,自然能生起智慧。

搜索更多有关“ 《论语》七年级读后感范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