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教育 >正文

御门听政清初则移至什么门

人气:133 ℃ /2023-01-29 22:02:45

御门听政清初则移至什么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清代皇帝于宫中乾清门听取官员奏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制度,亦称乾清门听政。

清初, 皇帝每天处理政务, 必御乾清门,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时刻,康熙时分别改于辰初、辰正。九卿、科道各官齐集奏事。雍正帝嗣位,改于养心殿内召对大臣、处理日常政务,并定乾清门听政的仪制。各部院衙门依次进本奏事,按定例,各部院的奏事次序是:宗人府有事最先启奏;其次,户、礼、兵、工四部轮流启奏;刑部(三法司) 常列第三;翰林院、詹事府、科、道及九卿会奏者列部院之后;吏部排于尾。每至吏部奏事,兼带领各部引见属官,然后一并退出。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御门听政清初移至哪个

皇帝上朝是在金銮殿上吗?NO,是在“门洞”里!电视剧中有误!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古代早朝的印象是这样的:每天早上天刚亮,一堆人挤在大殿内,皇帝来之后打着哈欠坐好,大家三呼万岁,然后太监嘶着刺耳的尖嗓子喊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然后文武百官回自己的衙门去办公,皇帝则回后宫去补觉。然而这样的朝会有什么意义?其实真正的早朝不是这样的,甚至不在室内举行。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皇帝在金銮殿上接见大臣的场面(如上图),这不是真的。

这是太和殿。

金銮殿就是太和殿,因为有皇帝的宝座,因此叫金銮殿。金銮殿都是用于做重大庆典活动的,例如皇帝登基,从来没有在金銮殿里上早朝的。

金銮殿上的匾额题字为“建极绥猷”,为乾隆皇帝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 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建极绥猷”含义为: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另解:

建:建立、创设。

极:从木,亟声。本义:房屋的正梁,最高的地位。特指君位 。

建用皇极。——《书·洪范》

绥:suí。从糸(mì),从妥,车中把也。——《说文》,安抚。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民劳》

猷:yóu。道,法则。

建极绥猷的含义:君临天下,建立雄伟强大的国家,安抚海内的藩属,创万世之功业。

御门听政

皇帝很少在金銮殿上接见大臣,除非有特别大的庆典活动,例如皇帝登基。

早朝都是在“门洞”里接见大臣的,明代皇帝上早朝就在太和门的门洞里,清代皇帝上早朝就在乾清门的门洞里。

皇帝亲自到皇宫奉天门(即太和门) ,主持朝廷会议,聆听内阁及各部院大臣的奏报或奏言,进行议商,做出决断,发布谕旨,贯彻实行。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进行,故又称早朝。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早朝。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

“门洞”是啥样的?

第一印象会不会觉得是这样的“门洞”?

太和门

乾清门

太和门和乾清门的“门洞”是这样的,挺宽敞的。不过,也没有太和殿和乾清宫那么宽敞,而且条件简陋的。是不是跟想象的不一样?

太和殿

乾清宫

太和殿和乾清宫是这样的,在太和门和乾清门的后面,与太和门和乾清门不是一回事。

这两个“门洞”在太和殿和乾清宫的前面,是早朝的地方。

“门洞”前面是广场,文武百官站立在广场上,等着一个个去向皇帝禀报,说事时别人听不见。当然,也有一起议事的情况。

皇帝坐在“门洞”里接见大臣。办公条件有点简陋,严寒酷暑的,也都这样,是不是挺辛苦的?

要纠正历史观,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御门听政不在屋里,是在广场上,露天的。

搜索更多有关“ 御门听政清初则移至什么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