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教育 >正文

一堂好课的标准

人气:202 ℃ /2023-06-12 07:32:05

作为老师都希望自己能上好每一堂课,一堂好课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操作方法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单纯地按照讲义来念,而是能够举一反三,在讲理论时结合实际来举例,这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的课一定不是单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会与老师有效地进行课程互动,学生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会积极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才是一堂好课。

如果一堂课上,学生不会昏昏欲睡,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那么意味着这堂课能够吸引学生,是一堂好课。

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不管讲的是什么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了以后能有所获,那么这就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教育学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合集

第一章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级)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的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一目的(教育目的)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二级)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社会舆论)公主(民主化)促政治(政治社会化)

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一级)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传递和传播)选(选择)新(更新)促文化

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

7.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级)

(1)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口诀: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二级)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10.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二级)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口诀:本国学制(学制本身的依据)是社会(社会依据)人(人的依据)

1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级)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义务教育)要延长(年限延长),普(普通教育)职(职业教育)相综合(综合化),高等(高等教育)要大众(大众化),终身(终身教育)要建构

12.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级)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马克思是社会人(受教育身心发展规律、人们教育思想)

1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一级)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口诀:德智体美劳

14.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二级)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

(1)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口诀:妹纸(美学知识)美观(审美观点),审美(审美能力)创美(创造美),内(内在美)外(外在美)都美

第二章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口诀:杜威(代表人物杜威)要(需要)去(兴趣)验(经验)儿童(儿童中心)心理(心理学化)

2.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包括: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

口诀:巴特(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分(分科)学科(逻辑体系)

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口诀:学生(学生自身因素)在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等)里学知识(学科特征)

4.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二级)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口诀:定目标(确定目标),两经验(选择和组织经验),终评价(评价结果)

5.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一级)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二级)

(1)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口诀:课标是指导(指导性文件)、课标是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二级)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理论和实践统一。

(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口诀:柯(科学性与思想性)基(基础性)注意(注意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理论和实践)知识(知识的内在逻辑)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一级)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9.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一级)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口诀:小综(小学综合课程)高分(高中分科)初结合(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一到十二(从小学到高中)综必修(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

1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级)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口诀:三发(促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一总(综合化)一分(分层化)两朵花(多样化和多元化)

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二级)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

口诀:演(研究性学习)习(信息技术教育)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计(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三章 1.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一级)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德(思想品德)、智(智能)、体(体力)、美(审美)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二级)

(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

(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

(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4)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口诀:双箭(简捷性和间接性)的脚(教育性)印(引导性)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一级)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口诀:请机(激发)灵(领会)的姑姑(巩固)用(运用)茶(检查)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二级)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口诀:舰(间接)掌(掌握)船(传授)教(教师)

5.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口诀:选择语(语言)言(言语)不(不当)滥用

6.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口诀:牧(目的)民(民主)发(启发)问(问题)

7.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口诀:教学要系统,解决重难点,顺序浅入深

8.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二级)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口诀:易建联(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训练乡土教材

9.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二级)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口诀:科学(科学性)思想(思想性)两不误,重视补充专业(专业水平)思想(思想修养)

10.简述讲授法的概念和要求。(一级)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使用该教学方法的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4)要组织学生听讲;

口诀:内科细思(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气(启发)遇(语言艺术)阻(组织倾听)

11.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一级)

(1)课程性质和特点;

(2)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口诀:一课程(课程性质),二师生(教师业务水平、学生年龄特征),三教学

1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二级)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口诀:严格培养教师,集体系统管理

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二级)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口诀:不利流(交流)主(主体性)创(创造能力)引(因材施教),不利因才(因材施教)教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4.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级)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口诀:背(备课)上(上课)作业(作业布置与批改)来辅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差不了

15.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二级)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口诀:慕(目的)容(内容)芳(方法)气(气氛)购(结构)泰(态度)语(语言)书(板书)

16.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二级)

(1)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口诀:课标(课程标准)准,针对(针对性)学(学生特点),更新课,多考虑

17.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

(4)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口诀:不超标(课程标准),要适度(难易适度),定(规定)时间,及(及时)反馈

第四章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二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一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二级)

(1)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性。

(2)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3)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口诀:力(理解性)争(整体性)畅(恒常性)选(选择性)

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一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5.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二级)

(1)时间很短:5 秒到 1 分钟。

(2)容量有限:一般为 7±2 个组块,即 5 ~ 9 个组块,平均值为 7。

(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4)操作性强: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有时也称工作记忆。也就是说,这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对该事物进行操作。

(5)易受干扰。

(6)复述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口诀:市(时间)容(容量)异(意识)草(操作性)绕(干扰)长(长时)途(途径)

6.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二级)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口诀:量大(容量增大)有意(有意性),意义(意义识记)抽象(抽象记忆)

7.简述遗忘的原因。(二级)

(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3)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

口诀:无

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二级)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数量不宜过多;

(8)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口诀:几(及时)份(分配)饭(反复阅读)多(多样化)多(多感官)结合(分散和集中结合)

9.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二级)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口诀:目的(记忆目的)意义(材料的意义)精加工,组块(组块化策略)复习(复习方法)防遗忘

10.简述创造性的培养。(一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口诀:环境松(宽松的环境),塑个性(个性的塑造),设课程(开设课程)

1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绪)不动(动机)你

1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13.简述创造性思维(或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二级)

(1)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口诀:流(流畅性)通(变通性)度(独创性)

14.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一级)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口诀:尖(间接知识)叫(教师指导)系统班(班集体)的被动(被动性)

16.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口诀:试(示范)讲(讲解)练(练习),反馈动(动觉)

17.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二级)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口诀:借(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缘(原型的完备性)

18.简述程序教学的原则。(二级)

(1)小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习。

(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

(3)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习同一知识项目。

(4)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

(5)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

口诀:小(小步子)鸡(积极反应)自(自定步调)己(及时反馈)低(低错误率)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一级)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材料意义 新旧知识 心向

2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二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口诀:动态性、情境性与主观性

2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二级)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口诀:学习需见(建构)动(互动)静(情境)

2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二级)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口诀:学生经验丰富有差异

23.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二级)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4)态度。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5)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

口诀:颜(言语)值(智慧)制(认知)度(态度)加动作(动作技能)

2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二级)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口诀:动机效率倒U型,任务不同各不同

2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一级)

(1)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

(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

(5)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6)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

口诀:无

26.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级)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2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二级)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口诀:相思(相似性)园(原有认知),是(定势)新乡(学习心向)

29.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一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二排(编排、安排)精(精选教材)授(传授)

30.简述认知策略的内容。(一级)

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口诀:无

第五章

1.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年龄是 0—2 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年龄是 2—7 岁,此阶段的特征有: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年龄是 7—11 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年龄是 11—16 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口诀:感(感知运动阶段)签(前运算阶段)巨(具体运算阶段)星(形式运算阶段)

2.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二级)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 7 岁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口诀:自(自我为中心)首(不守恒)季(集中化) 可逆(不可逆)反(泛灵论)

3.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一级)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口诀:现在将来有差异,潜在变现实,发展走在前

4.简述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二级)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口诀:暴(爆发性)动(冲动性)不稳(不稳定性),两极(两极性)内(内隐性)外(外露性),心境(心境化)持久(持久性)

5.简述指导学生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二级)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口诀:乘(形成)风(丰富)正看(正确看待)链(锻炼)条(调节)

6.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措施。(一级)

(1)针对胆汁质的学生,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且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自制等品质,但也应该帮助学生克服鲁莽和莽撞的缺点。

(2)针对多血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老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3)针对黏液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老师要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要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的优点。

(4)针对抑郁质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老师要对其多关心、爱护,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严厉指责和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

口诀:胆汁要直接,多血要专一、黏液有耐心、抑郁求委婉

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一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口诀:个人(个人主观)受家庭(家庭教养)遗传(生物遗传),学校(学校教育)文化(社会文化)影响

8.简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二级)

(1)先天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

口诀:先(先天)早(早期)教(教育),再实践(社会实践),重努力(主观努力)

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二级)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口诀:非(非智力因素)人(元认知)才(因材施教)见(社会实践)培(能力的培养)训(学习与训练)

第六章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口诀:开课(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课) 渗透(学科渗透) 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二级)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口诀:全体发展理解、主体个别整体

第七章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一级)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口诀:知情意行

2.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二级)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口诀:外(外部条件)有加(家庭教养方式)班(同伴群体)会(社会风气),内(内部条件)有人(认知失调)独(态度定势)到(道德认识)

3.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二级)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也叫自我中心阶段。这时期的儿童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 ~ 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口诀:钱(前道德)权(权威)可(可逆性)挣(公正)

4.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级)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讨论。

口诀:演(角色扮演)讲(奖励与惩罚)小(小组讨论)说(有效说服)定(群体约定)价(价值辨析)榜(良好的榜样)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口诀:脚(活动和交往)趾(知情意行)长(长期)毛(矛盾)

6.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要求。(二级)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口诀:讲理(讲明道理)又(循循善诱)表扬(表扬激励)

7.简述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要求。(一级)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口诀:关心(关心爱护学生)和严格(严格要求)并行,合理而严格要求

8.简述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一级)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口诀:一分为二的转化(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优点(发扬有点)

9.简述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一级)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口诀:认识活动,统一作则

10.简述贯彻说服教育法的要求。(二级)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要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4)以诚待人。

口诀:地(目的性)震(针对性)知(知识性)趣(趣味性),奇迹(教育契机)成人(以诚待人)

11.简述贯彻榜样示范法的要求。(一级)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口诀:好(选好榜样)情(敬慕之情)行(调节行为)

1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一级)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口诀:一教(学科教学)二班(班会和班主任工作)三活

第八章 1.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一级)

(1)组建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同学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2)核心形成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

(3)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多数学生无须外在监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

(4)成熟阶段:班集体趋向成熟,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班风。

口诀:组(组建阶段)合(核心形成阶段)法(发展阶段)术(成熟阶段)

2.简述班集体形成标志。(一级)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口诀:健全班风是组织的目标

3.简述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二级)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口诀:目标(发展目标)核心(核心队伍),治(正常秩序)活(教育活动)班风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二级)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口诀:了解组(组织)建(建立)活动,协调评定总结

5.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二级)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广博的知识与才能。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口诀:四(思想)肢(知识)贯(管理)通(沟通)

6.简述班主任对优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一级)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口诀:严要求,常激励,消嫉妒,用优势

7.简述班主任对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一级)

(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

(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

(3)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口诀:重视个别(个别教育)与食(展示)材(才能)

8.简述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一级)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口诀:恒(持之以恒)心(关心热爱)才(因材施教)发(培养与激发)光(闪光点)

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级)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口诀:①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搜索更多有关“ 一堂好课的标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