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教育 >正文

杭州方言日常用语

人气:186 ℃ /2022-11-23 15:33:11

杭州方言日常用语都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1、日里——白天

2、头毛——刚才

3、葛毛——现在

4、上毛、上毛子——前回

5、辰光、时光——时候

6、雪烊得来——雪化了

7、老倌——用于指人

8、六谷——玉米

9、天井——院子

10、抽斗——抽屉

11、戏文——戏剧

12、造话——假话

13、尽该、蛮蛮、木佬佬——很

14、蹩脚、起泡、推板——差

15、吃茶——喝茶

16、倒霉——丢脸

17、歇力——休息

18、有数——懂了

19、特为——故意

20、打呃得——打嗝

21、吃不落——不能胜任

22、摆、安、搁——放

23、跌了得来——遗失了

24、啥时光——什么时候

25、啥花头——什么花样,什么东西

26、晏歇会——等会儿见

27、一毛、两毛——一次、两次

28、一桄鱼——一条鱼

29、打一记——打一下

30、杀瘟猪一敲竹杠

31、毒头——指脾气古怪的人

32、瘟孙——指无用的人

33、吃相——谓态度,如“吃相难看”,即态度不好

34、藤头——喻人固执己见,不可说服

35、勒格——形容善于挑剔的人,难与相处

36、汪颡——用以称蛮不讲理、态度凶恶的人

37、寿头——称不合时宜的人

38、枣儿瓜——喻不知好歹的人

39、别苗头——与人竞争,比高低

40、上轧头——喻遇棘手事,两面受挤

41、牵煞煞——谓忸妮作态,取悦于人(多指女性)

42、大青娘——少女的一种旧称

43、空老老——无事找事干,无话找话说

44、起搁头——作梗,或寻衅

45、木榔豆腐——从前指包头鱼头烧豆腐,现成为骂人很笨的意思

46、牵头皮——因某人或某事受牵连,被人背后议论

47、门分账——原指应得之分,后引申为指应做之事

48、半吊子——对某事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49、接口令——指回答别人说话的本领,如说:某人接口令好,即称赞该人答人之言敏捷而且得当

50、碰鼻头——指做事碰壁或寻人未遇

51、吃盾白儿——受人驳诘

52、桂花师傅——指初出茅庐、没有本事的师傅

53、头大心慌——指人自以为了不起

54、敲瓦片儿——指大家聚集吃饭,大家分摊出钱

55、碰头磕脑——做事不顺当,挫折多

56、三不知头——忽然之间,出其不意

57、挖脚底板——说别人以前不光彩的事

58、吃空心汤糊——比喻向别人许了愿而不能兑现

59、钉头碰铁头——比喻硬碰硬,互不相让

60、为好跌一跤——意谓出于好的愿望办了某事,不仅不被理解,反遭人怨

61、回汤豆腐干——指人被辞退而复人

62、吃隔夜螺蛳——喻人说话哼嗦,纠缠不清

63、蚂蚁扛鲞头——比喻人多活少,许多人聚在一起做少量的工作

64、歪了头由自己说——意谓听不进意见,自以为

拓展小知识:杭州话骂人的句子

1、你妈个六儿啊!

2、你个裙边拖地个财星婆!

3、倒你么么个奥比,色你挖的个娘!

4、千死摆到,死样怪气,十三点,木系四,木七木八,买比儿子,畜牲精

5、污缺多的,再老劈巴掌

6、畜生卖比儿子

7、不你家个十逼

8、骚花么咯咯的不要脸

9、色你娘个枪毙鬼

10、小西斯,弄不灵清,拷板儿

11、你么么个僵歪佬儿

12、那娘则溴比,星系啊那默比

13、十里十得,露儿滴光,哦7哦8

14、污里特了,6768,脑西答牢,

15、拐头拐闹,疯7疯8,哭做五拉

16、落地毛子,哦字个得,木儿个字

17、狗比到照,行不狼当,乱龙3千

18、袄子的肥,炸了王天,么头么脑

19、牛比暴怕,吓人倒怪,滴卤挂浆

20、火戳锒铛,赵捏万千,一特骨子

21、节叫旺天,有趣得色,磕充梦东

22、晦气搭煞,脑西十出,西糠到笼

23、掉二浪当,噱头噱脑,淅吊8头

24、摸黑铁塔,斗境十西,只会十计

25、来色不急,肥而不十,搞七捏三

26、嘴巴实老,道儿蛮老,死样怪气

27、洋油箱儿,精干巴瘦,神经兮兮

28、十相连西,看看精瘦,打打精够

29、惊头怪脑,香烟蒂头,洋火壳儿

30、洽头撇脑,成年不古,化闪娘娘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 帮助。

杭州方言日常用语赞美

申小龙|“阿公侬要好好交好起来格…”——同学眼里魔咒般家乡话

中文系17级小缪同学来信:

中国文学经典课上,老师讲解诗歌,让我们辨别平仄。有些同学利用家乡话,轻易就区分出来了;我尝试用家乡话(杭州话)辨别,却总感觉有很多障碍。我反思了一下原因,其中有生活用语和诗歌用语的差异,也有个人方言的不地道。

古代字的组合是灵活多变的,而我往往不能单独地念一个字。如杜甫的《春宿左省》中“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傍”字,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傍晚”,但是杭州话中似乎不怎么讲“傍晚”,都讲“晚快边儿”。于是我就无法分辨平仄了。

我再考虑同音词,想到了“棒”,但是杭州话中好像也不怎么用“棒”字,夸赞人时会用“厉害”(se ke,均为入声);“棒子”有时会用“棍儿”代替;最后勉强想到“棒球”,倒不是经常打棒球,而是有棒球帽。于是我还是不能分辨平仄。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和“母”相关的词杭州话都以“姆妈”代替;“睡”都是以“困”代替,如“睡觉”称为“困觉(gao 入声)”。 这都造成了无法分辨古字的平仄。

我本人的方言说得很不标准,对很多词汇都不了解,讲得也比较少。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最关键的是,腔调要纯正,平仄音要表达得清晰有力,否则没有杭州话的感觉。一些杭州人虽然会讲杭州话,但在音调上把握不准。”

我们讲话时常常注重表意,不太讲究语音语调,可能导致我现在利用杭州话分辨平仄有很大的困难。

平仄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判断,但是这件事反映的方言的现状和未来,更让我关注。

方言是逐渐衰落的,对于杭州话这种使用人口很少的方言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但想到老师上课时说“小语种衰落有一定限度,会受到本地文化的抵制”,那么方言应该也是如此。

但一直被影响、一直在改变的杭州话,到底是不是我最初想保护、想传承的东西呢?

就像我们这一代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上一代人们的情结:

他们“小伢儿搞搞儿,搞了不好闹架儿”的时候,我们独自上着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他们会“吃得麦稀饭游西湖——穷开心”,我们即使一直生活在杭州也不会有这样的体验……

很多方言表达似乎都是在当时特定文化下产生的语言。当这些文化现象不再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刻意去使用这些语言。可以想象,将来这样的话会无人问津。如果申遗成功,还能被刻板地记录下来。但即使我们刻意使用,也丧失其本身的意义和韵味。

于是我现在有点迷惑,我们要保护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呢?是那种语音语调,是背后的文化,还是就是那种亲切的感觉?个人最在乎的是那种亲切的感觉,大学以来第一次回杭州的时候,在那个杭州话的氛围里,就有十足的安全感。

具体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现在很多流行的词汇(如层出不穷的网络用语)无法用方言来表达;很多标准化的场合(主持、播音、会议、演讲等)不可能使用方言;标准化教育下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使用人群越来越少(尤其在新生代中)。我来上海读书后,几乎不说杭州话了,但语言又是需要不停地练习才能熟练,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请老师指点。

应该叫小缪同学小老乡啦,虽然我出生在上海,但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杭州人。小时候和外婆说杭州话,和父母说普通话,就读的铁路小学也是清一色的普通话。进入杨浦中学同学们都来自杨浦区,开始接触上海话。但直到16岁在市郊插队落户,给贫下中农读报,才真的学会了上海话。现在虽然难得回杭州一次,但小缪说的在杭州话氛围中的安全感,我深以为然。下面我谈几点:

  1. 方言的传承不是复古

方言的确在不断发展,因为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方言的传承,是自然传承,刻意复古的确没有意义——生活变了,观念变了。

  1. 方言的传承不必顾虑“不古”,但要纠正“去古”

汉语方言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推广普通话人为造成的。普通话严重挤压了方言的空间,对这种人为造成的方言式微,我们要警惕和纠偏。

方法是在学校教育中,引进方言课程;在广播电视中,多设方言节目,同时在社会上尤其是年轻人中弘扬方言的人文精神。就像在上海公交车上,报站使用普通话和方言。

保护方言,是保护地域语言差异。这个差异是本地人之所以是本地人的根本特征。方言不管怎么发展,吐故纳新,它都应该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的特色,所以不必顾虑方言的“不古”。但对推普造成的“去古”,应该及时补救。

  1. 传承方言就要做家乡话的志愿者

对于自然流失的方言词汇和方言语音特色,我们应该努力记录保存。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的“来路”,支持我们的成长,帮助我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母语的传统表达方式,并积极让更多人了解家乡人家乡话的特色。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年轻人练习自己家乡话的动力。

小缪同学可以建一个复旦杭州人的微信群,大家比比杭州话,看谁说得好,说得地道;

也可以考究杭州话词语的词源,说说这些词用汉字怎么写更好;

还可以用杭州话翻译古诗词,我记得上海话曾经这样翻译过:

“白五居,白五居,白五居,头颈骨朝了天郎相伸了老老长唉了该哼小调,绿幽幽额四高头漂了该依雪雪白的毛,两只红彤彤额脚早了该青四里头划发划发,狭义来!”

此外,还可以采访一些杭州老人,把他们的话录下来,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大家还可以一起编杭州话小词典。虽然专家也编过这样的词典,但同学们自己编,感受就会和专家不一样。

4.方言在热爱中传承

新闻学院16级的小方同学也是杭州人,她告诉我的一件事让我心有戚戚焉:

在外公心血管梗塞住院的那一阵,我就坐在他的病床边,摸着外公的手对他轻轻地一遍一遍地说:

“阿公侬要好好交格…侬要好好交好起来格…”

我很虔诚、很专注地一遍遍如此祷告着、祈求着,仿佛这种语言像是魔咒一般,是连结着我和外公的暗暗的纽带,是流淌在我们相同的血液里的语言,是带来奇迹的语言。换做任何一种语言,普通话也好,英语也好,魔咒就会失效。

搜索更多有关“ 杭州方言日常用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