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anBetXapp > 百科 > 健康 >正文

哮喘吃什么蔬菜好

人气:410 ℃ /2023-02-01 03:40:20

哮喘吃什么蔬菜好,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丝瓜

丝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鳞片、铁、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还有植物粘液、木糖胶等。具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的功效。将几片生丝瓜切掉后,将其放入砂锅中煮沸,并加入浓汁以治疗哮喘。

2、白萝卜

白萝卜营养丰富,被称为“小人参”。它是甜的,辛辣的,平淡的性质和味道。它有温和的祛食化痰作用。白萝卜含有大量的糖、维生素、脂肪、钙、鳞片、铁和其他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因此,平时多吃萝卜对你的健康有好处。取1碗白萝卜汁,30毫升蜂蜜,煎熟。它可以治疗哮喘。

3、南瓜

南瓜在夏天和秋天是一种瓜类蔬菜。味道甜美适中;取1个南瓜(约500克)、60毫升蜂蜜和30克冰糖。首先,打开甜瓜的顶部,挖出一部分果肉,放糖和蜂蜜进去,盖上盖子,放在一个小盆里,蒸一个小时,然后取出。早上和晚上吃两次,持续5-7天,可以改善哮喘。

4、北瓜

北瓜甜味,无毒,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在中国,它通常用于治疗哮喘。

5、冬瓜

冬瓜具有补水、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冬瓜籽具有清肺清热、化痰化脓的功效。炒了很长时间。它对脾胃、肝脏和眼睛都有好处。

6、大蒜

它具有刺激性和保暖性,具有抗菌、抗炎、驱虫和补胃的功能。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磷、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还含有具有治疗作用的大蒜素。大蒜的难闻气味可以缓解。取紫蒜60克,红糖90克,蒜泥状捣碎,放入红糖,在砂锅里加水煮成糊状,每天早晚各吞下一勺治哮喘。

拓展小知识:哮喘不能吃什么

1、奶及奶制品

牛奶及奶制品含有甲种乳白蛋白、乙种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多种致敏成份,可诱发哮喘。一般经高温煮沸处理后,其变应原性可明显减弱。

2、禽蛋类

鸡蛋、鹤鹑蛋、鸭蛋、鹅蛋和鸵鸟蛋等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诱发哮喘的主要成份。

3、海产品及水产品

鱼类、虾类、蟹类、鱿鱼、贝类和蚌类等海产品及水产品均可诱发哮喘,而且变应原通常耐热,即使熟食也常常诱发哮喘。

4、水果类

易引起哮喘的水果类食物主要包括桃子、苹果、葡萄、柿子、樱桃、香蕉、芒果、杏、枣、菠萝和草莓等。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哮喘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哮喘的日常管理和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饮食

大约20%的成年人和50%的患儿可因不适当饮食而诱发或加重哮喘,应查找容易诱发哮喘的食物,避免食用。

饮食调理

  • 应选择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
  • 避免进食冷、硬、油煎油炸的食物。
  • 若能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如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应避免食用。
  • 某些食品添加剂如酒石黄和亚硝酸盐可诱发哮喘发作,应当注意。
  • 多饮水,有利于稀释痰液和补充水分,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500~3000ml。

护理

哮喘病人的护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每位初诊哮喘病人都应该制订长期护理和防治计划,使病人在专科医生和护士指导下学会自我管理。

日常护理

  • 理解通过长期规范治理能够有效控制哮喘,树立信心。
  • 学习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相应的自我处理方法,了解哮喘药物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
  • 避免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不宜摆放花草及使用羽毛枕头,避免尘埃飞扬。

病情监测

  • 应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如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等黏膜过敏症状,若出现发作的前兆,应远离当前缓解,准备好缓解的药物,必要时医院就诊。
  • 用药期间主要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咽部不适、声音嘶哑、恶心、呕吐、心悸等,严重时需调整用药。
  • 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客观判断哮喘病情,长期监测主要适用于预测哮喘急性发作。准确记录哮喘日记。

预防

由于哮喘不能根治,接触变应原后可反复发作,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故应强调疾病的三级预防,即病因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措施

  • 减少与空气中过敏原的接触,避免冷空气的刺激,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 预防呼吸道感染。
  • 避免摄入可引起过敏的食物。
  • 避免精神刺激和剧烈的运动。
  • 避免饲养宠物。
  • 缓解期应加强体育锻炼、耐寒锻炼及耐力锻炼,增强体质。
  • 确诊哮喘后应坚持系统规范的诊疗,控制、减缓疾病的进展。

搜索更多有关“ 哮喘吃什么蔬菜好”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08-2024 ManBetXapp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